9月9日上午
“一枝独秀 两岸同缘——昆曲艺术藏品展”
在戏曲百戏博物馆临展厅开幕
本次展览聚焦
昆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通过近600件珍贵藏品的集中展示
生动呈现了昆曲艺术的深厚底蕴
与两岸文化交融的感人故事
本次展览离不开
“架桥者”杨守松的二十年坚守
他既是“昆山之路”的忠实记录者
又是“昆曲之路”的执着守望者
自2005年退休以来,杨守松先后出版了《昆曲之路》《大美昆曲》《昆曲大观》等昆曲专著6部11卷,共计300万字,其中《大美昆曲》获***“五个一工程”奖。
近10年来,他致力于昆曲文献与实物的抢救性收藏,累计藏品达3807件,包括清乾隆以来的昆剧古籍版本47种430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藏品中还有1189件藏品来自台湾,或由台湾同胞捐赠,充分体现了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记忆与血脉情深。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师”
其雅韵流芳,弦歌不绝
不仅在戏曲发展史上影响深远
更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桥梁
持续传递着中华文化的
深厚底蕴与艺术魅力
本次展出的600件昆曲藏品中,俞振飞的中山装、沈传芷的扇面和均孔笛以及俞振飞、沈传芷、倪传钺等人的信札等80件藏品是今年刚刚自台湾回来的昆曲艺术品。这些珍宝的背后,是两岸绵长而动人的文化情缘。
在上海昆剧团艺术家周志刚长达23年共39次赴台交流中,他与台湾戏迷陈彬结下深厚情谊。周志刚多次带去个人收藏,陈彬视若珍宝,曾梦想在台湾建立昆曲博物馆,终因种种原因未果。最终她决定让这批藏品“回家”。2025年春节后,七个纸箱漂洋过海,抵达杨守松工作室。经清理登记,共1189件珍贵文物重归故土。
一枝独秀,两岸同缘
文化
叩醒了共同的血脉记忆
这批回来的藏品
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更是昆曲作为两岸最深文化血脉的见证
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与愿望
凝聚着两岸人民
共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
赤子之心
参观完展览后,我对昆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两岸昆曲艺术藏品的展出,能让在昆的台商台胞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播中华文化和昆曲艺术,体现了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在昆山的大街小巷
“转角都是戏”的艺术氛围
是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
台上
水袖翻飞,唱腔铿锵
台下
观众屏息凝神
百戏盛典所到之处,无不兴起一场戏曲新风。昆山依托戏曲百戏博物馆,举办“一枝独秀•两岸同缘——昆曲艺术藏品展”等专题展览,融合文献、服饰、乐器、手稿等多种类型的展品,全方位展现昆曲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让观众在沉浸式观展中体验戏曲之美。
戏曲的活力源于民间。昆山举办“家门口赏好戏”活动,与社区、商圈、景区共建百戏驿站和流动戏台,将优秀戏曲演出送到百姓家门口。此外,走进正仪戏曲文化片区、周庄古镇、亭林园古戏台、集宿区等演出场所,打造戏曲文化新空间,融合戏曲演出、戏曲体验、戏曲知识普及等服务,让民众沉浸式感受戏曲魅力。
展览时间
9月9日起
周二至周日9:30—17:30
(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最后入场时间为16:30
(16:30停止进馆,17:30闭馆)
展览地点
戏曲百戏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