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在外工作居住30几年,在南京工作生活了4年半,1995年-2006年住上海,共11年,2007-2025住昆山,共18年,在南京工作的时候,我们这些外乡人被统称农民工(南京话叫 longmingong),在南京学的两个词,一比吊糟,呆比,这两个词男女老幼,每天必用,使用的频率,高达100%,刚开始以为他们仅仅是排外,骂我们外地人,后来发现是口头禅,在南京混熟了发现南京人对外地人,不是十分太排外,还行,排外指数2颗星!
1995年11月5号,楼主随单位来到上海,来上海头一个月,脑子里零零碎碎接触了很多新词,乡吴宁,阿地宁,港都,十三点,阿拉上海宁,小赤佬,那时候感觉上海好排外,随着在上海待的时间越来越久,生活中多了很多上海人的朋友,同事,客户,慢慢的觉得上海并非是十分排外,这只是上海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傲气,排外指数3颗星!
2006年楼主来昆山买了一个小房子,从此就扎根在了昆山,而且现在对昆山越来越来越热爱,已经把昆山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来昆山学的头几句话,窝空,老卵,番麦子,说一句不怕骂的话,刚刚来到昆山的时候,看见本地人4:30就吃晚饭,然后去打麻将,就特别看不习惯,我有一个邻居,认识他好多年了,有人喊他wang师傅,有人喊他huang师傅,很多年都搞不清楚他到底姓什么,后来媳妇跟我说昆山话王和黄是不分的,王师傅也叫黄师傅,黄师傅也叫王师傅,在昆山因为有爱所以爱ta,昆山排外指数1颗星!
论坛里的老铁,你觉得昆山排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