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22
, 来自:江苏省0==
近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成功为1名75岁老年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现患者已康复出院。
患者在9个月前因大便次数增多、便血接受肠镜检查,活检病理确诊了直肠癌,肿瘤位置极低且已经侵犯前列腺。经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但瘤体仍与前列腺存在粘连。
手术成了根治的关键!传统手术在狭小盆腔内操作受限,难以精准分离粘连组织。如果在机器人辅助下手术,难题能够迎刃而解,也能为患者争取根治的机会。
面对患者肿瘤与前列腺粘连的复杂情况,肛肠外科手术团队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借助技术优势破解难题。
10倍放大高清3D视野,清晰呈现直肠与前列腺粘连界面、血管神经,精准分辨肿瘤边界,根治性切除病灶。
多自由度机械臂运动突破人手局限,在盆腔狭小的空间精准分离、切割,避免误伤组织,兼顾根治与功能保护。
机器人辅助下手术减少术中出血与减轻术后痛感,还能精准匹配患者的身体状态,为术后快速康复按下“加速键”。
手术中,肛肠外科团队借助机器人系统精细游离因新辅助治疗改变层次的直肠系膜,再精准分离肿瘤与前列腺粘连处,完整切除病变肠段并完成腹部造口 。
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如变细变扁、不成形)。
50岁以上人群风险随年龄增长上升,70 - 80岁为高发年龄段。
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肠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大肠息肉病史者,癌变概率更高。
45岁以上无明显症状人群,建议行肠镜检查;高危人群(有家族史、肠道疾病史)提前至 40岁开始筛查。
如出现便血、排便异常等症状,切勿先入为主误判为“痔疮”,应及时就诊。
医学硕士
擅长:痔疮(内痔、外痔、混合痔)、肛瘘、肛裂、肛周脓肿等常见病的微创手术(如PPH、TST)及个体化治疗,对顽固性便秘、结直肠肿瘤筛查有丰富经验
肛肠外科科副主任,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
擅长:结直肠各类良恶性肿瘤的诊治及手术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及超低位保肛术,单人肠镜操作及肠镜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