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 568阅读
  • 0回复

[教育]昆山康复训练机构 昆山语言训练中心 昆山专业康复孤独症机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级别: 论坛商家
发帖
861
昆币
1892 枚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3:30 , 来自:江苏省0==

  ABA行为分析法中6个常见训练错误分析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做家庭训练时,总是会出现很多问题,觉得明明是按照专业的ABA行为分析法和老师分享的方式在训练,怎么一点效果都看不到呢?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家长们在训练过程中经常会犯的错误,避免一错再错。

用强化物诱导孩子训练

我们在孩子训练时,肯定少不了强化物,但是家长们经常会忘了,强化物应该是在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后给予他的奖励,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做对或达成目标,久而久之,当再遇到类似情况时,孩子自然就会知道怎么样的表现才是合适的。

但很多家长却把强化物当成了吸引物,想通过强化物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样做会造成区辨错误,孩子会因为有强化物才配合训练,对强化物造成了过分依赖。这样不利于我们后面撤除辅助。

强化物有三个特点:

①行为之后出现;

②紧紧跟着行为;

③能够增加该行为在日后出现。

所谓行为之后才出现,就是明确指出强化物是完成行为之后才能得到的,不是被看到、猜到的。

如果出示了强化物才能诱导孩子开展训练,那就需要额外加上强化物视觉刺激,才能让孩子出现目标行为。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孤独症起病于三岁之前,三岁以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

咨询电话:18361961770 (微信同步)

地址:昆山市花桥镇绿地大道255弄1号楼203-204室

启智星儿童康复中心是由昆山市残联主管,经昆山市民政局批准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本中心为自闭症倾向、语言发育迟缓、感统失调、多动症、唐氏儿等特殊儿童提供专业评估、康复训练、早期教育和支持,以全面协助孩子解决在生活、学习和发展上的困难。我们老师都是经过专业的培训,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素养,秉承着以孩子为本和服务质量至上的原则,采用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学(TEACCH)、感觉统合训练、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思维训练、音乐治疗等训练方法科学结合的康复模式,通过专业努力,帮助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让孩子能顺利的融入大环境。

  中心宗旨:用爱心和耐心,以及专业的知识技能,成为引导孩子前进的灯塔。

对问题行为进行了强化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就会对孩子给予较多的关注,比如有的时候,孩子提要求,家长没有答应,随后孩子会哭闹等,家长想阻止孩子哭闹,往往会答应孩子的要求,这会让孩子认为哭闹就是正确提要求的方式,这也会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强化。

所以,家长应该明确的是,干预的重点要放在孩子的正确行为,而对于孩子的哭闹等问题行为,在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不给予过分关注。或者可以加以引导,让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表达。

下达指令未辅助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下达指令之后,孩子不做反应或听而不闻,家长往往就会反复发指令,并且语气会越来越严厉,音调随之变得更高,甚至还会对孩子加以谴责,但孩子依然对家长下达的指令无动于衷。我们通常叫这些指令为空指令。

这样会造成家长的指令对于孩子来说没有用处,对指令和语言、社交信号等不敏感,而且会觉得一直在被要求做什么做什么,久而久之会抗拒,家长还会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

所以,给孩子下达的指令一定要做到,孩子第一遍没有执行,当第二遍指令下达后,经过了反应时间,孩子依然没有做出反应或做错了,家长就要及时给予辅助,保证孩子做出的反应和指令一致。

辅助不及时

很多家长会有一个疑问,同样的指令,为什么孩子会愿意听老师的,却对家长说的无动于衷呢?

其实,这就是辅助不及时造成的。家长在开始的时候,发出的指令没有让孩子必须执行,后来,孩子会发现,爸爸妈妈的指令自己做不做都可以,所以他就会选择不做。

而当孩子接触到老师的时候,老师通常都会严格要求他完成指令,当孩子发现自己以往在家长身上的“招数”不太好用时,通常都会选择听从老师的指令。

面对这种孩子不听指令的情况,家长要切记下达指令后一定要孩子完成,孩子不想做或不会做的时候,就要及时给予孩子辅助,并在完成后及时奖励强化。

泛化不足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在机构跟着老师可以做到的任务,在家跟着家长却做不了。孩子在课堂可以完成的任务,过了几天似乎就都忘光了。很有可能是缺少了泛化环节,或者是泛化不足导致的。

泛化是指由具体的、个别的扩大为一般的。比如孩子在家长,在老师面前能完成的行为,也可以在别人面前完成。仅仅依靠机构和家庭中的训练在泛化方面存在局限。

缺少泛化,孩子的适应能力会有明显的局限性,不愿意或不会在生活中灵活使用。

所以,除了新课业中要穿插大量的“精熟”作为泛化之外,自然情境教学部分、游戏课,甚至居家生活中都要大量泛化。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快速回复
限76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