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救治1例降压药服用过量达168倍的凶险中毒病例。该“超常规”病例的救治,不仅锤炼了急救团队专业素养,更印证了医院多学科高效联动与快速响应的硬实力,为罕见药物中毒病例处置积累了宝贵实战经验。
患者老年男性,因“口服降压药致神志不清4小时”被送往急诊医学科就诊。家属告知,患者日常每日一粒的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药),这次服下168粒。
患者入院时,血压77/42mmHg,血氧饱和度90%(正常值96%以上),急救团队立即给予洗胃、活性炭吸附、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补液等治疗措施。
经过一系列常规中毒救治流程后,患者仍处于低血压状态,呈现严重循环衰竭表现。若低血压状态持续存在,将引发多脏器灌注不足及不可逆损伤,存在极高的多脏器功能衰竭风险。
面对这一危急情况,急救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联动机制,联合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专家紧急会诊。鉴于常规血管活性药物效果不佳,团队果断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清除血液中残留药物毒素,并辅以高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协同升压,同时优化补液策略,维持电解质平衡。
病情持续恶化,生命垂危。医院ECMO团队为患者行静脉-动脉体外模肺氧合(V-A ECMO)治疗,为濒临衰竭的心肺功能提供终极支持。尽管在救治如此超剂量的降压药中毒患者,团队并没有使用ECMO的经验,但在相关研究(《钙通道阻滞剂中毒急诊诊治专家共识》2025年)中有推荐使用,这为团队的关键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急诊医学科副主任袁华:患者的心功能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在心功能严重抑制、循环濒临崩溃的情况下,ECMO是唯一能提供有效循环支持的手段。
ECMO运转后,患者的血压和氧合状况迅速得到改善,为药物代谢和脏器功能恢复赢得了宝贵时间。经过约6天ECMO的辅助治疗,随着药物浓度下降和心脏功能逐步恢复,患者成功撤离ECMO。
急诊医学科主任夏晓华: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面临多个难题。我们汇聚全院多学科协作的智慧,系统地制定救治与康复计划,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身体功能。
🔼携ECMO护送患者行肺部CT检查
肺功能的康复也是团队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在入院的前两周,患者反复出现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需频繁调整抗生素和氧疗策略,通过俯卧位通气、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呼吸功能锻炼等,提供个体化肺康复方案。
患者还遭遇了肌力显著下降、肠内营养不耐受等问题,联合康复医学科通过早期干预,竭力创造有利的康复条件,为患者全面返回家庭奠定基础。
这是昆山市一医院急诊医学科首位因药物中毒使用ECMO治疗的患者,经过在院26天的治疗,患者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