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 446阅读
  • 0回复

[法治宣传]【普法·微热点】用AI伪造商品毁损图恶意退款?涉嫌违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021
昆币
34407 枚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4小时前 , 来自:江苏省0==

未曾设想的AI新用法

被一些“技术高超”的消费者

开发出来了——

用AI伪造商品瑕疵图骗取退款

近日,这种“仅退款”新骗术

引起不少商家在网上吐槽曝光

也引发网友热议

AI造假成“薅羊毛”利器

一般情况下,买家如因商品质量问题申请“仅退款”,商家会要求拍照或拍视频证明商品损坏,并让买家销毁商品,以防止恶意退款行为。但部分消费者却动起了歪脑筋,利用AI工具将商品照片伪造出裂痕、霉斑等“毁损效果”,以此向电商平台申请“仅退款”,导致商家钱货两空。有商家坦言,“有的AI生成图片非常逼真,常常难以辨别真假。”

图片

但也有不少买家生成的AI图片漏洞百出,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的猫腻。例如,有买家要求给一个杯子“仅退款”,但两次提供的破损处完全不同;有的全新衣服出现不合常理的破损;有的新鲜水果长出霉斑,但“一眼假”;甚至一些“不走心”的图片明晃晃留着AI水印。

图片

图片

△网友在社交媒体分享收到的售后图片

然而,更让商家郁闷的是,即使买家发来的图片存在明显的穿帮痕迹,商家也识破了买家的AI假图,有的平台仍会自动审核通过退款申请。而一旦退款赔付完成,商家通常无法再申诉。

那么

消费者此类行为是否涉嫌违法?

电商平台是否应当承担责任?

该如何治理此类乱象?

消费者此类行为是否涉嫌违法?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立功表示,消费者利用AI工具生成虚假的商品毁损图片,要求商家“仅退款”,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民事、行政以及刑事多个领域的违法。

  • 民事领域

消费者虚构事实获取不正当利益,违背了民法典中诚实信用原则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属于典型的民事欺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之规定,消费者通过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具有主观上欺诈的故意,客观上造成商家或者平台陷入错误的认识,最终导致商家向其退款,消费者收获了不正当的利益(货款),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

  • 行政领域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若消费者虚构事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商家货款的金额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公安机关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治安处罚

  • 刑事领域

消费者通过AI伪造商品毁损图申请退款属于虚构事实,最终达到非法占有货款的目的,如多次或者单次占有的货款达到3000元,则该行为可能涉嫌构成诈骗罪

平台是否应当承担责任?


王立功指出,法律规定电商平台有保护商家和消费者权利的双重义务,若电商平台未严格遵循平台服务协议以及交易规则审查消费者的退款申请,只要图片“看起来合理”便自动过审,则明显损害商家的权益,应承担赔偿责任



该如何治理此类乱象?

王立功认为,监管部门可从三方面推进治理——

  • 完善法律法规

当前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侧重保障消费者权益,缺乏明确保护商家的条款,导致部分消费者借AI伪造图片“薅羊毛”,需在法律中明确恶意退款行为及对应后果

  • 落实AI生成内容标识规定

依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尚未实施)与《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要求AI生成的照片、视频添加可明显感知的标识,对未履行标识义务的服务提供者依法处罚,同时完善对删除、篡改标识用户的处罚措施。

  • 建立跨平台用户消费信用机制

若用户在多平台实施伪造证据退款行为,平台可关闭其账号,并将消费信用纳入个人征信,限制其线上消费。

另外,电商平台需完善交易规则,对“仅退款”设置限制;细化退款申请的审查标准与流程,增加人工审核投入;加大技术防护力度,通过技术手段拦截伪造内容。商家也可主动作为,优化售后流程,明确退款规则,从源头留存商品质量证据;若确认消费者提交的问题图片是隐藏标识的AI生成图,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节严重时可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

对此,你有何看法?

欢迎留言~

来源:尚法昆山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快速回复
限76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