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原来真的有人把自己"拖"成晚期……本案例提醒:千万别再对体检报告里的 "甲状腺结节" 不当回事了!
十年前,孙先生体检发现甲状腺肿物。当地医生对孙先生说:"这个要赶紧治!" 可他满脑子都是问号:
❌ "医生会不会在吓唬我?"
❌ "网上说甲状腺癌是'懒癌',死不了人!"
❌ "手术后还要一辈子吃药,太麻烦了!"
就这样,孙先生开启了 "摆烂式应对" —— 每两三年复查做次B超,即便报告提示 "肿物持续增大" ,但看脖子外观没啥变化,他直接选择性忽略,直到……
半年前,开始疯狂咳嗽!孙先生以为:"老烟枪,肯定是气管炎犯了。"
三个月前,咳痰中带血丝,他这才慌了神,前往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就诊!
CT检查结果,令他直接吓瘫—— 甲状腺肿物把气管压变形 ,双肺还长出可疑结节!再经过B超和穿刺活检,确诊为甲状腺双叶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
孙先生问:“是不是手术直接切掉就没事了?”甲乳外科医生摇头表示:“癌灶已经侵犯食管气管,只能先靠靶向治疗缩小肿瘤……”
万幸!经过两个月靶向治疗,肿瘤终于缩小,便顺利接受手术。劫后余生的孙先生出院时,发自内心表示:“ 原来‘懒癌'不去管,也会这么严重,想想真的后怕。"
甲状腺形似蝴蝶,位于颈部前方、气管两侧,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 ,主要功能是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对调节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神经系统兴奋性等起着关键作用。
当甲状腺细胞发生异常增生,不受控制地生长时,就形成了甲状腺癌。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女性群体中更为常见。
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0% - 90%,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生长缓慢,预后较好。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10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它也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约占甲状腺癌的10% - 15%,中度恶性,容易侵犯血管发生远处转移,如肺、骨转移。
发病率约占3% - 10%,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可分泌降钙素等物质,恶性程度中等,可发生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
恶性程度极高,约占1% - 2%,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就可发生远处转移,预后很差,平均生存期仅数月。
多数患者会在颈部前方摸到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随着病情进展,肿块会逐渐增大。
当肿瘤增大压迫气管,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短;压迫食管,可导致吞咽困难;侵犯喉返神经,则会引起声音嘶哑。
如果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可在颈部摸到肿大的淋巴结;发生远处转移(如肺、骨转移),会出现咳嗽、咯血、骨痛等症状。
非必要情况下,避免头颈部的放射性检查和治疗,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
根据自身情况和地区碘含量,科学调整碘摄入。一般来说,食用加碘盐能满足大多数人的碘需求,沿海地区可适当减少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的摄入。
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坚持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学会通过合理方式释放压力。
高危人群(有家族史、童年辐射暴露史等)每年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普通人群在常规体检中也应重视甲状腺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医学博士,昆山市青年拔尖人才
擅长:各型乳腺癌的规范化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等
甲乳外科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江苏省妇幼健康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学会甲状旁腺及骨代谢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市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学会靶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及志愿者协会健康科普分会委员,昆山市医学会普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昆山市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乳腺、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致力于乳腺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及乳腺癌的早诊早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