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 537阅读
  • 0回复

[教育]昆山社交游戏专业干预机构昆山哪里有社交游戏康复训练中心昆山社交游戏系统干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级别: 论坛商家
发帖
891
昆币
1965 枚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26 , 来自:江苏省0==

不是所有的自闭症孩子都不想跟别人玩,事实上,很多自闭症孩子是很想跟别人玩的,但是有个问题:刚开始还能大家一起玩,玩着玩着却玩不到一块。这种情况就不局限于自闭症会这样,发育迟缓孩子也会这样。
家长就纳闷:游戏课上的也不少,为什么这个社交能力就没有提升上去呢?


跟别人玩,其实不是单纯玩那么简单,自闭症孩子始终跟别人玩不到一块,主要有几个原因:
1、心智要比同龄人幼稚
闭娃心智成熟度跟同龄人存在明显差异。比如五岁的普通孩子能看懂同伴挤眉弄眼是开玩笑,但自闭症孩子可能只会觉得对方表情奇怪。反过来他们突然跑开或捂住耳朵的行为,在别人眼里就成了"不合群"。这种双向的理解障碍,光教游戏规则是解决不了的。


2、语言问题也是个坎
普通孩子玩过家家时能自然地说"现在你是爸爸,去买菜吧",但自闭症孩子可能卡在理解"角色扮演"这个概念上。更麻烦的是,当游戏出现争执时,他们往往没法用语言表达"刚才你推我,我不舒服",结果要么憋着生闷气,要么直接动手解决。

3、兴趣差异经常被忽视
举个例子,普通孩子聚在一起聊动画片,自闭症孩子可能在旁边专注地数地板花纹。这种兴趣错位不是说教他们玩集体游戏就能改变的,需要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交集点。


4、社交冲突处理更是难点。
普通孩子被抢了玩具会抗议,但自闭症孩子可能突然尖叫或躲起来。这不是他们"不懂事",而是真的不知道除了极端反应还能怎么办。这种应变能力需要专门的社交情景训练,不是玩游戏时顺带就能学会的。

动感社交班
课程目标:聚焦在游戏技能、感统系统介入、社会沟通三方面的介入,通过团体游戏活动提高孩子的人际互动能力、社交能力、分享式注意力,认知合作能力。
适合对象:
1. 社交频率低、不会察言观色,和同伴游戏、社交方式不恰当。
2. 认知理解综合评估要在三周岁以上。
   上课人数:4-6人。
联系方式:
18361961770(微信同步)    15162319712
机构地址:昆山市花桥镇光明路196号伟鹏商务大厦33

综合干预应该包括:
提升语言沟通能力的社会故事训练,
改善情绪管理的认知行为训练,
拓展兴趣范围的联合活动设计,
以及针对具体社交场景的情景模拟。


需要强调的是,58%的自闭症儿童经过系统干预后社交能力可获得显著提升,但必须采取"社交动机+基础能力+环境支持"的三维介入模式。就像修复古董瓷器,既要填补裂缝,也要加固胎体,还需控制保存环境——任何单一手段都难以实现持久改善。


家长常见误区解析
过度聚焦游戏形式强迫孩子参加集体游戏,忽视其承受的焦虑压力。
忽视社交冷启动教学未教会基础社交礼仪,如眼神接触、恰当问候
低估环境适配重要性:在嘈杂游乐场进行训练,加剧感官过载
单一能力强化误区很多家长在孩子能力比较好之后,仅训练游戏技能,却未同步心智、逻辑思维,情绪调控等能力训练。


综合干预建议
分层社交训练:从平行游戏(各玩各的)逐步过渡到联合游戏(共享材料),最后尝试合作游戏
社交剧本演练:通过情景卡片模拟"借玩具""处理争执"等常见场景。
兴趣桥梁搭建:用孩子喜欢的火车元素设计数学游戏,自然吸引同伴参与。
代偿策略开发:当语言表达困难时,教孩子使用手势或图片沟通。
环境动态调整:初期选择2-3人小团体,配备引导员协助规则解释。



说到底,社交能力是个系统工程。就像搭积木不能只靠一种形状的木块,帮助自闭症孩子融入群体,需要家长和老师多角度入手,把认知、语言、情绪、心智,逻辑,兴趣这些"积木"都搭稳当了,才能真正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基础。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快速回复
限76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