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自闭症孩子都不想跟别人玩,事实上,很多自闭症孩子是很想跟别人玩的,但是有个问题:刚开始还能大家一起玩,玩着玩着却玩不到一块。这种情况就不局限于自闭症会这样,发育迟缓孩子也会这样。家长就纳闷:游戏课上的也不少,为什么这个社交能力就没有提升上去呢?
跟别人玩,其实不是单纯玩那么简单,自闭症孩子始终跟别人玩不到一块,主要有几个原因:1、心智要比同龄人幼稚闭娃心智成熟度跟同龄人存在明显差异。比如五岁的普通孩子能看懂同伴挤眉弄眼是开玩笑,但自闭症孩子可能只会觉得对方表情奇怪。反过来他们突然跑开或捂住耳朵的行为,在别人眼里就成了"不合群"。这种双向的理解障碍,光教游戏规则是解决不了的。
2、语言问题也是个坎普通孩子玩过家家时能自然地说"现在你是爸爸,去买菜吧",但自闭症孩子可能卡在理解"角色扮演"这个概念上。更麻烦的是,当游戏出现争执时,他们往往没法用语言表达"刚才你推我,我不舒服",结果要么憋着生闷气,要么直接动手解决。 3、兴趣差异经常被忽视举个例子,普通孩子聚在一起聊动画片,自闭症孩子可能在旁边专注地数地板花纹。这种兴趣错位不是说教他们玩集体游戏就能改变的,需要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交集点。
4、社交冲突处理更是难点。普通孩子被抢了玩具会抗议,但自闭症孩子可能突然尖叫或躲起来。这不是他们"不懂事",而是真的不知道除了极端反应还能怎么办。这种应变能力需要专门的社交情景训练,不是玩游戏时顺带就能学会的。 动感社交班
课程目标:聚焦在游戏技能、感统系统介入、社会沟通三方面的介入,通过团体游戏活动提高孩子的人际互动能力、社交能力、分享式注意力,认知合作能力。
适合对象:
1. 社交频率低、不会察言观色,和同伴游戏、社交方式不恰当。
2. 认知理解综合评估要在三周岁以上。
上课人数:4-6人。
联系方式:
18361961770(微信同步) 15162319712
机构地址:昆山市花桥镇光明路196号伟鹏商务大厦3幢3楼
综合干预应该包括:提升语言沟通能力的社会故事训练,改善情绪管理的认知行为训练,拓展兴趣范围的联合活动设计,以及针对具体社交场景的情景模拟。
需要强调的是,58%的自闭症儿童经过系统干预后社交能力可获得显著提升,但必须采取"社交动机+基础能力+环境支持"的三维介入模式。就像修复古董瓷器,既要填补裂缝,也要加固胎体,还需控制保存环境——任何单一手段都难以实现持久改善。
家长常见误区解析
过度聚焦游戏形式:强迫孩子参加集体游戏,忽视其承受的焦虑压力。
忽视社交冷启动教学:未教会基础社交礼仪,如眼神接触、恰当问候
低估环境适配重要性:在嘈杂游乐场进行训练,加剧感官过载
单一能力强化误区:很多家长在孩子能力比较好之后,仅训练游戏技能,却未同步心智、逻辑思维,情绪调控等能力训练。
综合干预建议
分层社交训练:从平行游戏(各玩各的)逐步过渡到联合游戏(共享材料),最后尝试合作游戏
社交剧本演练:通过情景卡片模拟"借玩具""处理争执"等常见场景。
兴趣桥梁搭建:用孩子喜欢的火车元素设计数学游戏,自然吸引同伴参与。
代偿策略开发:当语言表达困难时,教孩子使用手势或图片沟通。
环境动态调整:初期选择2-3人小团体,配备引导员协助规则解释。
说到底,社交能力是个系统工程。就像搭积木不能只靠一种形状的木块,帮助自闭症孩子融入群体,需要家长和老师多角度入手,把认知、语言、情绪、心智,逻辑,兴趣这些"积木"都搭稳当了,才能真正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