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刷到一些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或者班里有特殊儿童的家长吐槽这个问题,为什么特殊儿童不去特殊学校呢?站在她们的立场看待这个问题,也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声音。
从幼儿园老师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的确也是很崩溃,她们不是专业的特教老师,没有专业的知识更没有很大的精力去一对一带这类型孩子。如果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孩子的班级,工作上琐碎的事情很多,特殊儿童有的小朋友如果不听指令坐不住乱跑或者哭闹,不能自主顺利用餐如厕等,要保证班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关注孩子的磕碰问题,老师要花很多精力在这孩子身上,大多数幼儿园会配备两个老师,这种情况会耗费一个老师的精力,遇到有睡眠障碍的孩子,中午的午休时间也很难安静的躺着入睡,弄出的声响甚至会影响其他的孩子午休。另外家长工作也不太好做,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老师基本上不会说甚至不能明面上说孩子的特殊情况,去定义这个标签,入学时候很多家长不会坦白孩子的真实情况,最多只会说孩子会比较调皮一点儿。幼儿园为了生源也会睁只眼闭只眼安抚让老师多费心点儿,但是在工作当中,会遇到孩子有攻击他人行为,上课坐不住尖叫乱跑行为,排练节目如六一,元旦等,也要让孩子参加导致最后整体节目效果不理想的的情况,这些工作沟通都会有摩擦不太好做。
从小学老师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班级人数多,如果没有陪读的情况下,孩子如果没有安坐能力,课堂秩序不好维持,理解能力一般,专注力不集中,学习不太理想,作业没法完成等,甚至要处理一些家长的投诉等问题。
从家长角度出发去看这个问题,担心孩子班级出现这类型的学生,导致老师的精力不够去管其他孩子,担心会影响到自家孩子的学习。
其实,提倡融合教育,支持融合教育,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地方融合教育落实的还不够到位,也没有专业的特教师资团队去配合落实这个融合。
其次,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特殊儿童为什么不去特校,因为特殊学校有门槛,有名额限制,就拿我所在的海口市特殊学校2024年秋季小学一年级招生人数要求来说,一年级面向全省招生情况,启聪(听障)10-12人,启明(视障)8人,启智(智障)三个班,每班10人,年龄在7-9岁,而且要求孩子要有自理能力,无攻击和自虐行为,明显多动症等等要求,所以,特校不是想去就能送去的。
再次,理解家长们想要孩子融入普通校园的心,也希望孩子能享受到普通的义务教育,只能说目前很多地方真正的融合环境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