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乐娘舅”帮我们把这笔账算明白,我们这个家,可能就为这十几万元的借款散了……
说起不久前的那场风波
李女士的语气里满是感慨
昆山市乐融融法律服务中心
不仅帮他们厘清了
夫妻共同债务的边界
还通过心理疏导
帮助他们解开了心结


这样的温暖故事,在昆山市乐融融法律服务中心的8年历程里,早已不是个例。从2017年成立时几个人的小团队,到如今拥有300余名志愿者、年服务超5000人次的规模化公益组织,他们因专业与温度被大家称为“乐娘舅”“乐舅妈”。
外卖小哥小李在送餐途中不慎撞伤他人,双方的协商因赔偿金额陷入僵局。调解员在党员志愿服务时得知此事后,立即启动“圆桌调解”模式,一方面引导被撞的夫妻俩出示合理收入凭证,并体谅小李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也劝导小李勇于承担法定责任。经过调解,双方最终互谅互让,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一场棘手的纠纷通过党建普法活动被及时发现并圆满化解。
昆山市乐融融法律服务中心依托党支部,推动成立由党员牵头的“乐士·普法志愿者”12支专业队伍,广泛开展婚姻家庭、未成年人保护、职工权益保障等法律法规宣传,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法律条文变成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
张女士与丈夫因投资理念不同,夫妻矛盾急剧升温,家庭濒临破裂。为了更专业地化解这起家庭纠纷,中心特别邀请了熟悉商业风险的“乐娘舅”共同参与调解,从市场角度客观分析了投资项目的潜在风险,引导双方理性沟通,最终一场因投资引发的离婚风波得以圆满化解。
乐融融法律服务中心除了开展公益普法活动外,还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特殊人群帮扶等。“家事公众评判庭”是最受群众认可的“王牌”。“评判庭”引入法治思维和社会调解机制,采取“圆桌调解”模式,让当事人在公开透明的氛围中明事理、懂法律;“反家暴工作室”除了提供法律咨询,还指导当事人依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
因工资等问题,在某酒店工作了十余年的王大姐向调解员求助。“乐舅妈”分工协作,一方面向企业负责人释明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帮助王大姐寻求一个务实、公平的解决方案。最终,在调解团队的努力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一场可能对簿公堂、耗时耗力的劳动争议,在调解员与“乐舅妈”的协调下,高效、平和地画上了句号。
乐融融法律服务中心积极融入“网格+妇联”工作机制,成立“新”锋调解工作室,进驻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让“乐士·普法志愿者”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当好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服务员、宣传员,实现信息早掌握、问题早介入、矛盾早化解。乐融融法律服务中心还承建管理“昆山图书馆法律主题分馆”,发起“尚法读书会”“我是你的眼”等助残项目。
“乐融融”的探索与实践
是昆山公益法律服务力量蓬勃发展的
一个生动缩影
在昆山
像这样聚焦专业、扎根基层的
公益法律服务类社会组织还有很多
他们共同构成了
服务群众、温暖社会的专业力量


来源:昆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