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城镇化的今天,动迁安置小区如何让居民既安居又乐居?珠泾村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为内核,构建“村委会统筹、物管会协同、物业执行、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安置房”真正成为居民的“幸福家”。
建强小区物管会,持续完善党组织引领下的物管会、物业企业、业主代表等多方良性互动机制,畅通居民意见收集与反馈渠道,积极协调监督小区日常管理、设施维护、环境整治等工作,推动物业服务水平与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今年上半年,依托网格巡查与12345等渠道,发现珠泾花园地下车库停车秩序问题突出。物管会联合物业多次实地勘察、反复研讨,并在业主微信群中广泛征询意见,形成初步解决方案,在随后召开的业主恳谈会上进一步凝聚共识,最终形成珠泾花园地下车库“停车公约”。该公约实施以来,小区地下车库停车秩序显著改善,切实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
围绕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系统搭建六大援法议事平台,针对不文明行为设“百姓议事庭”,家庭邻里矛盾设“和美家室调解室”,物管类矛盾通过“三方联席会议”推动问题处理不过夜,建设类矛盾建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法律服务需求由法律援助站对接,社区共治则通过“检民同心工作室”推进。与此同时,将基层治理嵌入线上,网格长、物管会、物业经理均在业主群内,确保居民诉求第一时间回应、处理进度全程可追踪,构建起“问题处置—服务提升—监督评价”的闭环机制,增强居民的参与感、信任感和获得感。
聚焦新老居民融合难问题,借助“海棠红·幸福里”建设契机,盘活闲置用房,打造“红周到”党群服务点、健康小屋、金融e家、农家书屋、日间照料中心等家门口幸福场景。联合昆山市房地产经济行业协会、黄浦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单位,因地制宜开展政策解读、法律咨询、健康义诊等便民服务。围绕动迁居民在征地补偿、房屋继承等方面的法律服务需求,积极对接海联海律师事务所、昆山市检察院、周市人民法庭等单位,选取居民关心关注的热点事,开展各类情景式、沉浸式的乡村法治实践。
动迁小区治理从来没有“万能钥匙”,唯有紧扣现实、精准施策,才能找到贴合民心的治理良方。接下来,周市镇将进一步聚焦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深化协同治理体系,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画卷持续铺展。
来源:周市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