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尽快给客户配到货
没想到差点血本无归……”
一次看似寻常的采购
一个看似正规的“对公账户”
却让经验丰富的
昆山商户李先生
一步步落入了
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紧急求助!
昆山李先生报警称
自己23000元的货款被骗
到底是怎么回事?
👇
第一步:精准布控,伪装身份
今年7月
做个体经营的李先生
在二手交易互联网平台
看到了一则商品出售信息
对方自称“某工作人员”
划重点:
骗子伪装成“某正规大公司工作人员”等身份
利用公司名头降低受害者的警惕性
吸引有特定需求的买家上钩
第二步:引流脱离,规避监管
在取得李先生信任后
双方谈好供货价格为23000元
约定好付全款
对方安排发货
等李先生筹集好资金后
对方转用企业微信联系
划重点:
骗子会以账号异常等借口
引导受害者脱离正规交易平台
转而使用第三方社交软件进行后续沟通
第三步:伪造账户,增强信任
交流后
对方表示可以通过
对公转账的方式进行交易
李先生查询对方提供的账户
注册资金有5亿元
公司成立已有15年
由于着急要商品
李先生最终选择用对公账户转账
划重点:
为了进一步打消受害者的疑虑
骗子会提供一个看似正规的“对公账户”
相比个人账户而言
对公账户往往更能让人放松警惕
让受害者误以为
自己是在跟正规公司进行交易
从而放心进行大额转账
第四步:制造假象,拖延时间
转账后
对方提供了快递单号
过了几天后
李先生迟迟没有收到商品
在网上查询后发现
物流单号竟然是假的
划重点:
转账成功后
骗子会迅速提供一个快递单号
(注意,可能是虚假单号)
这一举动旨在制造“已发货”的假象
安抚受害者情绪
为其转移资金、销毁证据争取时间
第五步:销声匿迹,完成诈骗
当李先生发现不对想联系对方时
对方已不再回复
随后
又发现对方的店铺信息也被注销
这时,李先生才发现上当受骗
虽然马上报了警
但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一下子损失了2万多
划重点:
当受害者发现物流信息异常再联系时
骗子早已将受害者拉黑
其在正规平台注册的店铺也完成注销
最终导致受害者“钱货两空”
被骗后
李先生后悔莫及
不应该脱离平台私下联系
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损失2万多元
对于小本经营的商户来说
是沉重的打击
万幸的是
最终由昆山科教园派出所的民警
追回了部分损失
1.官方渠道,走完“全套”:所有沟通、付款务必在官方交易平台完成。任何要求脱离官方渠道进行私下交易的,都是诈骗!
2.保持警惕,请勿轻信:骗子会伪装身份。不要轻信所谓的“公司工作人员”,更不要迷信“对公账户”。
3.及时核实,快速报警:如发现账号异常、物流信息虚假或对方失联,请注意保存聊天、转账记录等证据,并第一时间报警。
扩散!提醒更多人!
来源:昆山公安
昆山论坛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