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 1708阅读
  • 1回复

[百姓话题]跨越时空的苍翠记忆!昆山亭林园内的明朝郎官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打包四了
发帖
906
昆币
16893 枚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7小时前 , 来自:北京市0==

一张黄褐色调的老照片静静地展现在眼前,将时光拉回至上世纪40年代末期的亭林园。画面中央,一位身着军装的国民党军人在草坪上,正在为两匹军马梳理鬃毛,两匹军马低着头,在青翠的草地上悠闲地啃草。



目光越过草坪上的人物,四周那一排形似宝塔的苍翠树木格外引人注目。它们枝干挺拔向上,树冠呈规整的圆锥形,如同一个个绿色的尖塔守卫着这片土地,这便是人们俗称的"塔柏"。



或许往来的游人很少知晓,这些高达十余米、郁郁葱葱的塔柏,并非寻常的园林绿植,其中最年长的几株,树龄已近600年,它们是亭林园内活着的历史,是明朝正统年间留给今日昆山的珍贵馈赠。



在昆山当地百姓的口中,这些塔柏有着一个更具人文温度的名字——"郎官柏"。这个称呼的由来,要追溯到明朝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时任昆山县令的罗永年。

据史料记载,罗永年并非昆山本地人,他早年在京城任职,官至"郎官",因政绩卓著被外放至昆山担任县令。这位从京城而来的官员,没有沉溺于官场应酬,反而将全部心力投入到地方治理中,尤其重视绿化建设。他发现马鞍山南麓的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却因缺乏植被覆盖而显得有些荒芜,于是萌生了大规模植树造林的想法。

在罗永年的倡导与组织下,昆山百姓自发参与到植树活动中,数百棵圆柏树苗被栽种在马鞍山下的东南面。这些树苗并非随意挑选,而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圆柏,其特点是枝干紧密、树形挺拔,兼具观赏价值与生态功能。

罗永年不仅亲自参与栽种,还制定了严格的护林制度,安排专人定期浇水、施肥、修剪,确保树苗能够茁壮成长。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这片柏树林逐渐枝繁叶茂,成为昆山亭林园马鞍山脚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由于罗永年曾任京城郎官,昆山百姓为了感念他的善政与绿化之功,便将这片他亲手培育的柏树林尊称为"郎官柏"。这个称呼不仅承载着百姓对父母官的爱戴,更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环境的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郎官柏"的名声逐渐传开,成为昆山当地极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之一。

岁月流转,朝代更迭,亭林园历经了无数变迁。从明代到清代的游览地,从民国时期的公园改建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修缮,园内的建筑与景观几经兴废,唯有这些郎官柏始终屹立不倒。

它们见证了昆山城的兴衰荣辱,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也迎来了和平发展的美好时期。这些古树的树皮呈现出深褐色的纵裂纹理,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记录着六百年的风雨沧桑。而它们的枝叶却依旧苍翠欲滴,在阳光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展现其顽强的生命力。

现今,每当春日来临,郎官柏的新叶悄然萌发,嫩绿与深绿交织在一起,充满生机与活力;到了秋冬时节,它们依旧保持着苍翠的本色,在寒风中傲然挺立。

驻足于这些六百年的古树之下,抚摸着粗糙的树皮,仿佛能与历史对话。正如古人所言:"今人未曾见古人,今柏曾见明朝人。"这些郎官柏不仅是自然界的活化石,更是昆山人文精神的象征,它们用自己的年轮书写着历史,用苍翠的枝叶装点着现在,更用顽强的生命力昭示着未来。

这些历经沧桑岁月的郎官柏,它们不仅是亭林园的瑰宝,更是昆山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愿这些明朝的郎官柏能够继续枝繁叶茂,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为后人留下更多跨越时空的苍翠记忆。


来源:昆山鹿城闲话6688


本帖评分记录
你喜欢 昆币 +1 -来自昆山论坛APP 3小时前
wujun101 昆币 +1 -来自昆山论坛APP 4小时前
2条评分昆币+2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离线福凤
发帖
12087
昆币
13299 枚
沙发  发表于: 6小时前 , 来自:江苏省0==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快速回复
限76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