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ttimg.kshot.com/ueditor_kszhuangxiu/catchimage/20251027/1761556954788699.png"); box-sizing: border-box; text-align: justify;" class="" data-catchresult="img_catchSuccess">
当孕晚期遭遇
“心脏停跳 7 秒” 的致命警报
一场跨越多科室的生命救援
在昆山市中医医院紧急上演
9月4日
经过产科、心血管科等
多学科团队的无缝协作
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的 27 岁孕妈杨女士
成功闯过鬼门关
顺利诞下健康男婴
最终母婴平安出院
故事要从一次常规产检说起。杨女士在孕早期就被发现存在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一直遵医嘱在昆山市中医医院产科毛维霞医生门诊定期产检,期间并无明显不适。随着孕周接近足月,9月1日,毛维霞医生为其复查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复查,没想到这份报告竟发出了危急警报。
9月3日,心电图室方君主任电话回报危急值:杨女士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停搏,最长 RR 间期达到 7608 毫秒(超过 7 秒),夜间更是出现 111 次超过 2 秒的长 R-R 间期。这意味着她的心脏随时可能长时间停跳,不仅自身面临晕厥、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的风险,腹中胎儿也可能因缺氧遭遇胎死宫内的危机,生命防线岌岌可危。
医院立即启动危重孕产妇绿色通道,将杨女士紧急护送至急诊抢救单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第一时间组织 MDT 团队开展紧急会诊。产科、心血管科、新生儿科、麻醉科、ICU 等多科室专家火速集结,一场关乎两条生命的 “作战会议” 紧张进行。最终决策:即刻实施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心血管科潘文主任团队负责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以保障围术期心功能稳定;产科贾玉芳主任团队主导剖宫产手术,争取快速娩出胎儿;麻醉科乔世刚主任团队全程把控呼吸循环,防范术中风险;新生儿科王丽慧主任团队提前就位,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护理团队则同步开展安全转运、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规划,一张全方位的生命保障网迅速铺开。
13:00,杨女士被推入手术室。在局部麻醉下,心血管科潘文主任团队精准操作,顺利为其植入右心室临时起搏器,实时保障心脏正常搏动,为后续手术吃下“定心丸”。
14:19,在多学科团队的全程护航下,产科蒋丽华、张梅芳两位高年资主任医师默契配合,实施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体重 3200g 的男婴顺利降生,Apgar 评分10分-10分,各项指标均正常。新生儿随后转入新生儿科住院观察,手术全程衔接顺畅。
术后,杨女士被转入 ICU 进行 24 小时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始终保持平稳。
第二天便顺利转至产科病房,产科团队立刻复查动态心电图和睡眠监测,呼吸科苏士成主任第一时间跟进评估。术后第四天,杨女士转入心血管科,第五天成功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术后第七天便康复出院。
“本次救治的成功,离不开三个核心环节。” 医院MDT团队总结道。
首先是产检医生的细致把关,及时发现了隐藏的风险;
其次是动态心电图精准识别危急值,为早期干预争取了时间;
最重要的是多学科协作模式的高效运转,从决策到手术无缝衔接,临时起搏器的及时植入更避免了术中因麻醉、出血等刺激导致的心脏停搏,全方位保障了母婴安全。
“当听到心脏可能停跳 7 秒时,我整个人都慌了。” 杨女士术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但医生们冷静清晰的解释和迅速的手术安排,给了我们全家莫大的信心。现在能抱着健康的宝宝,真的要感谢所有医护人员的全力以赴,是他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
妊娠合并心律失常虽较为罕见,但风险极高。在此提醒有心脏基础疾病的孕妇,务必定期进行心功能评估,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是重要的筛查工具。早识别风险、多学科协同干预,是保障母儿安全的核心。昆山市中医医院将持续筑牢危重孕产妇救治防线,用专业与担当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期盼。
熟练掌握产前保健、正常分娩及常见产科合并症处理,具备处理产科急症的应急能力。
主任医师,擅长难产的处理、高危妊娠的管理以及孕产妇危急重症的抢救,产后盆底康复、孕期营养等,临床经验丰富。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产后门诊,周三全天产科。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心脏中心主任。现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心系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市医学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昆山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病介入治疗。
来源:昆山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