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 961阅读
  • 0回复

[百姓话题]打个喷嚏,我的腰竟然动不了了!昆山中医医院来支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打包四了
发帖
900
昆币
16848 枚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5小时前 , 来自:江苏省0==


每年10月20日是 “国际骨质疏松日”,被称为“沉默的骨骼杀手”,数据显示50 岁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9.2%,女性为32.1%,但知晓率不足10%。骨质疏松常常在毫无预警时发作——它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却会悄悄让骨骼变脆,直到一次普通的打喷嚏、弯腰捡东西,甚至转身,都可能引发骨折。62岁的王阿姨用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警钟:看似轻微的日常动作,可能成为脆弱骨骼的"致命一击"。




"没想到就是轻轻打个喷嚏

我的腰就动不了了"

图片

62 岁的王阿姨坐在沙发上休息,一个突如其来的喷嚏让她下意识弯腰 —— 可下一秒,腰部传来的钻心疼痛让她瞬间僵住。“当时就觉得腰像断了一样,想扶着沙发站起来,腿却一点劲都使不上。” 回忆起那天的场景,王阿姨仍心有余悸。

家人急忙将她送到昆山市中医医院,检查结果让她难以置信:第一腰椎骨折。“这不是意外摔伤,而是典型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科陈吉主任中医师指着骨密度报告解释,“您的骨密度 T 值低至 - 2.8,远低于正常标准,血钙和维生素 D 也严重不足,骨骼已经脆到扛不住打喷嚏时腹压增加的力量。”

图片

▲患者CT影像显示:第一腰椎骨折

直到这时,王阿姨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几年 “个子矮了 3、4 厘米”“干家务总腰酸背痛”“走路越来越不稳”,都不是 “老了正常现象”,而是骨骼在悄悄报警。而她不爱喝牛奶、很少晒太阳、顿顿离不开白米饭、蔬菜水果吃得少的饮食习惯,恰好成了骨质疏松的“帮凶”。



精准救治

微创解危局 营养筑“骨基”

图片

“别担心,微创就能解决眼下的疼痛。” 陈吉主任中医师的话给王阿姨吃了定心丸。随后,她接受了微创椎体成形术—— 在局部麻醉和影像引导下,脊柱骨科团队只用一根细针,就能向骨折的腰椎里精准注入 “骨水泥”。这种特殊材料迅速凝固,像给腰椎撑起 “内部支架”。

图片
图片

整个手术仅用时 20 分钟,术后 3 小时,困扰她的剧痛就基本消失,当天就能佩戴腰围在家人协助下站立行走。

图片

▲手术伤口仅有1厘米

但医生也强调:“手术只是解决了这次的骨折,要想不让骨骼再‘脆’下去,得靠‘药物 + 营养’双管齐下。” 为此,医生为王阿姨制定了全套康复方案:

图片

x

药物护骨:在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 的基础上,加用了地舒单抗注射液,有效抑制骨量流失,为骨骼“锁钙”;

营养筑基:把吃对饭当成 “护骨必修课”——钙是骨骼的“砖石”,要多吃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维生素 D 是搬运工,除了每天晒 20 分钟太阳,还要适量吃海鱼、蛋黄;优质蛋白质是粘合剂,能让骨骼更有韧性,每天都要保证鸡蛋、瘦肉或豆制品的摄入。


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显著升高。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结合王阿姨的情况,我们发现她在营养方面存在几个常见误区:

1.钙摄入不足远小于绝经后女性的每日推荐摄入量1000mg。

2. 维生素D缺乏:晒太阳,中医称之为“天灸”,是人们获得VD最为简单且便捷的途径,VD促进肠道钙的吸收,没有它,补再多钙也难被身体吸收。

3. 蛋白质摄入不足:骨骼的基质主要由胶原蛋白构成,大米饭中所含的植物蛋白远不及自身骨骼维持日常生理活动所需。

4. 忽视其他微量元素: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镁、钾、维生素K等微量元素,它们在身体中是钙的“合作伙伴”,能减少钙的流失,促进钙的吸收。


中西合璧 共抗骨松

图片
图片

第一根本:补钙与维生素D

现代营养学:钙是骨骼的“砖石”,VD是“搬运工”。富含钙的常见食物包括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坚果以及海产品等,富含VD的常见食物包括三文鱼等多脂鱼、动物肝脏、蛋黄、强化牛奶、菌菇等。

图片

中医食疗: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黑芝麻、核桃、黑豆等黑色食物多入肾,每天一勺黑芝麻撒在饭或粥里,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钙质和维生素D,且能补肾填精,强健根基。

图片
图片

第二根本: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别忽视

现代营养学:蛋白质是骨骼的“钢筋”,镁、钾等微量元素是“粘合剂”。瘦肉、鱼类、蛋类、乳制品、豆类(素食主义者可多食)及谷物等食物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除了前面所列的食物,多存在于蔬菜、水果中。日常饮食可参考中国营养膳食宝塔,均衡饮食,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才能不落下。

图片

中医食疗: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负责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的吸收。王阿姨由于脾胃功能较弱,平日喜素食,优质蛋白和膳食钙摄入不足,骨骼得不到充足的滋养。黄色和甘味的食物多入脾经,有助于健脾和胃。可通过食疗药膳加以调理,例如将山药、小米蒸制或煮粥食用,也可将黄牛肉与黄豆一同炖煮,做成一道“黄豆炖牛肉”。这样既补充了优质蛋白,又兼具健脾助运之功效,尤其适合像王阿姨这样脾胃功能较弱的老年人。

图片
图片

第三根本:内外兼修 动静结合

晒太阳不仅是补充VD,更是“采阳”:建议在早晨9-10点或下午3-4点,晒太阳15-20分钟,既能补充VD,又能温通经脉,强壮筋骨。

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保险:负重运动(走路、跳舞等)和抗阻运动(举哑铃、深蹲等)能给骨骼施加压力,刺激骨生成。中医推荐练习八段锦、太极拳,能有效疏通筋脉,改善平衡,预防跌倒。

图片


这些问题你一定关心

图片


图片

1. 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早期:多无症状,易被忽视,因此它也被称为 “沉默的骨骼杀手”。

中期:出现典型骨骼相关症状,最常见的是腰背部疼痛;身高变矮、驼背。

晚期:易发生脆性骨折,常见骨折部位:脊柱(如腰椎、胸椎)、髋部(如股骨颈)、手腕(如桡骨远端)。

图片

2. 什么是骨质疏松性骨折?

又称 “脆性骨折”,指在没有明显外力或仅轻微外力(如打喷嚏、弯腰、走路绊倒)下发生的骨折,常见于腰椎、髋部、手腕,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也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图片

3. 骨密度 T 值怎么看?

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 “金标准”,T 值代表与健康年轻人骨密度的对比:T 值≥-1.0 为正常;-2.5<T 值<-1.0 为骨量减少;T 值≤-2.5 即为骨质疏松,数值越低,骨折风险越高。

图片

4. 骨质疏松只有老年人才会得吗?

不是。年轻人若长期节食、缺乏运动、过量饮酒或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亢、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出现 “早发性骨质疏松”;女性绝经后因雌激素下降,患病风险会快速升高。

图片

5. 骨密度检测多久做一次?

50 岁以下健康人群:每 2-3 年检测一次。

50 岁以上女性、65 岁以上男性,或已确诊骨质疏松者:至少每年检测一次,便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方案。

图片

6. 喝骨头汤能预防骨质疏松吗?

效果有限!骨头汤中的钙含量低且不易吸收,反而脂肪含量高;相比之下,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是更优质的钙来源。

本期作者


图片

陈吉 脊柱骨科主任中医师

医学博士,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分会委员;苏州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昆山市中医药学会中医骨伤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昆山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会常委;昆山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脊柱退变性疾病、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及骨盆损伤、骨质疏松骨病等疾病的诊治,能熟练开展颈、胸、腰椎退变性疾病、脊柱及骨盆骨折等手术,尤擅长脊柱内镜等各类脊柱微创手术治疗。



图片

倪怡帆

治未病科(含营养科)住院医师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擅长:营养与慢性病防治。


审核专家


图片

陈勇 主任医师

脊柱骨科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肢体残疾康复委员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 委员;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昆山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昆山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颈肩腰腿痛、脊柱退变类疾病、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及骨盆损伤,尤其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诊治上有相当深的造诣,能完成颈、胸、腰椎疾病、脊柱畸形及骨盆骨折等高难度的手术操作。同时,紧跟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最新的脊柱前沿技术,如:颈椎前后路手术、olif技术、脊柱矫形技术、经通道腰椎融合术、PKP、等离子髓核成形、微创椎弓根固定、椎间孔镜及MED等。



来源:昆山市中医医院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快速回复
限76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