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新能源电池检测设备
在智能产线研发中优化自动化流程
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落地“助推手”
……
众多高校毕业生的青春与梦想
正在昆山高新区的科研助理岗位上绽放
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已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式之一。科研助理既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构建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支撑队伍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今年以来,昆山高新区积极拓展吸纳就业岗位空间,优化人岗匹配对接服务,着力促进2025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目前,全区已发布科研助理岗位2190个,上报1358个,完成工信部火炬中心下达任务的226%,以各类活动持续推进开发落实科研助理岗位,让科研助理“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
在昆山高新区的优质企业平台上
不同专业背景的科研助理
正凭借自身优势
快速成长为
企业科研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
研究生毕业于青海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的马双双,今年7月刚加入苏州新能先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在入职前的多轮企业调研与岗位比对中,这家全球规模领先的第三方新能源电池检测服务机构,凭借在行业内的硬实力与清晰的发展布局,成为她职业选择的最终答案。
“公司拥有近10000个电池性能测试通道、超5000台各类自动化检测设备,还有覆盖电芯到电池包系统的完整检测能力,这样的研发实力和产业布局,让我看到了专业发挥的广阔空间。”马双双表示。
入职以来,她迅速褪去学生身份的青涩,以饱满的热情融入团队,在项目管理、设备交付等关键环节主动作为,借助对机械设计理论的熟练掌握,协助团队有序推进项目。“科研助理岗位虽不是直接主导研发,但每一次设备交付保障,都是在为公司的业务保驾护航。现在我不仅能独立跟进小型项目的管理工作,还在学习新能源电池检测的相关知识,希望能更快成长为‘懂技术、会协调、善落地’的复合型科研辅助力量。”谈及入职后的成长,马双双的语气中充满干劲。
同样在昆山高新区企业任职的吴英楠,是长春师范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现就职于明益信(江苏)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这家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自动化技术研发,其动力电池盖板全自动组装检测生产线、CCS自动焊接检测生产线等设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与吴英楠的专业方向高度契合。
“公司核心团队有20余年行业经验,180人的研发团队规模,还有覆盖新能源、医疗等多领域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这些都让我坚定了加入的决心。”吴英楠介绍,入职后他从自动化设备研发的基础环节学起,通过参与设备性能测试、设备组装,逐步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研发需求结合。目前,他已能协助团队完成部分工作,未来计划进一步深耕智能装备性能优化领域,成长为企业研发骨干。
明益信相关负责人表示:“专业人才是公司研发的核心力量,像吴英楠这样的科研助理,带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学习热情,能快速融入研发团队,为公司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升级提供新鲜思路。”
昆山高新区始终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民生保障与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紧扣区域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以科研助理岗位开发为核心抓手,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中持续拓展就业新空间。通过精准对接企业研发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向,昆山高新区不仅为企业输送了专业适配的青年人才,更在设备研发、产线调试、项目落地等关键环节,为高校毕业生搭建了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平台,有效架起人才供给与产业创新的“双向桥梁”。
从“引才”到“育才”,从“用才”到“留才”,昆山高新区以科研助理岗位为纽带,不仅搭建了人才与产业的“双向桥梁”,更通过全周期培育赋能,让青年人才与区域发展实现了真正的“双向奔赴”。
作为创新创造的热土,昆山高新区系统实施“123456”人才科创工作机制,强化“科技招商聚链成群、人才引育固本兴新”两大核心抓手,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强化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提升高端人才服务质效,随着人才梯度培育等举措的持续推进,各类人才集群正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