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盏见众生,器物总关情
在周市陆杨粮仓
茶与器物静静相守
千百年来文人雅士的幽梦
于此落地生根,化作人间至乐
这个周末
周市有茶,何必远方
人与茶的相遇,是世间最微妙的缘分。
初逢时,是唇齿轻叩杯沿的悸动,山野的菁纯入口生香,恍然照见生命最本真的渴求:不过是一隅安宁,半刻清欢。
相知时,方悟器物亦有宿命般的呼应,见之倾心、日日把玩的杯杯盏盏,盛放的是至味,亦是对生活的热忱之心。
穿过红砖连廊,推门而入,周市有茶里茶香氤氲,时光亦漫漫。
中国人天然爱茶,从传统茶饮到现代茶咖、奶茶,茶的姿态千变万化,不论何种制法,皆有人品、有人爱。
仓中一隅,竹帘半卷。可倚窗听风,观茶烟聚散。此处无繁华之喧,唯有茶的低语。
品茶,从煮茶开始。备器、烹泉、瀹茶、分盏、品饮,煮茶之道非止技艺,更是经草木见天地,历甘甜照本心。
茉莉银芽浮沉于茶碗中,如春覆雪山,清香透骨。此茶经由多次窨制,方得花魂茶骨,明代钱椿年著、长洲(今苏州)人顾元庆删校《茶谱》曾记载:“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轻啜一口,鲜灵甘爽,唇齿间尽是茉莉花香。
茶以形显志,以味通神。太平猴魁舒展如剑,翠叶凌云,形色皆具君子之风,是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以90℃开水缓注,待其徐徐展翼,方得兰香幽远、甘润如泉之妙。若东坡在世,想必也要叹一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若逢寒日,当以陶釜慢煮寿眉与东方美人。寿眉茶汤杏黄澄澈,满室盈香;东方美人则携熟果蜜香,似佳人含笑回眸。陶釜土胎厚实,炉火细煨,茶汤翻滚如松涛,恰合唐代陆羽《茶经》“炙烤、碾罗、慢煎”之韵。
一壶煮尽春秋事,半盏偷来半日闲。
器物仓中,尽是岁月匠心雕琢的温柔。
景德镇窑火千年不熄,于此化作陶泥盖碗、茶壶、餐盘、咖啡杯——古人斗茶之趣、西式咖啡之雅,皆在一器一物中重生。
食味之趣,一在风味,二在器物。
器无高下,适口为珍,然美好之物总令人倍感欢喜。一把粗朴的陶壶,拙而不凡。一件素净的茶碗,淡而有味。它们不言,却自有言语——
陶壶腹大能容,煨热一注清水,似将天地雨露收束其间;茶盏形简意深,浮沉几叶新碧,恍若山川烟雨静驻案头。器物虽小,若与食相宜、与人相契,亦能乘物游心,窥见自然禅意,澄明赤子本心。
物好之喜,始于颜值,终于材质。器物仓的杯碗碟盏,多为陶泥手工制作、刷釉而成。泥土与瓷土两种材质相互绞合,在匠人指端流转,形成柔美而灵动的纹理,每一件都独一无二。
它们薄而不轻,巧而有质,持握沉稳如古玉。来的客人总忍不住伸手轻抚,指尖过处,是柔雾般的触感,仿佛是时间的肌理,又似与一段沉默的往事悄然相逢。即便用来盛放清水或简菜,亦觉香甜。
世间万物
终归是“用即是美”
一如陆杨粮仓中
茶遇知味人,器逢惜物心
便是人间最好的相逢
周市,等待有缘人
构想几何·陆杨粮仓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友谊南路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