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西向骨干线,5号线串联四区核心,覆盖奥体中心、金鸡湖等多元功能区,客流兼具通勤与文旅属性。开通初期以基础出行保障为主,后续因沿线商业文旅完善,奥体中心大型活动的瞬时大客流,对地铁服务提出更高需求。
现在每次有演出,奥体中心站直接变身“粉丝乐园”。主题打卡墙、应援物发放,还有“K歌之王小分队”现场合唱,爱心轮椅、医药箱也备好,看完演唱会还能在地铁里继续快乐,体验感直接拉满!
6号线是苏州地铁最具特色的“最美园林线”,开通之后,除了不断强化线路本身的文旅属性,在特色站点打造方面,6号线也在不断求新。
6号线儿童医院总院站刚开通时仅仅是普通站点,现在走进站里,明黄色童趣装修,有绘本玩具区、童声提醒,安检“气球换盲盒”超有爱,变成充满童趣与温情的“温暖驿站”。更实用的是能站内挂号取号、直接买药,不用再去医院排队,带娃看病的家长再也不用抱着孩子跑东跑西了。
7号线2024年底才开通,以常规通勤功能为主,大家只觉得是条南北通勤线。
现在7号线已然变为苏州地铁的“科普达人”,中央公园站有130多位苏州院士的展示墙,郭巷站的“奇趣科普站”,能玩机器人、做实验,坐个地铁都能涨知识,家长带娃路过都忍不住停下!
8号线串联了虎丘湿地公园、白洋湾公园、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及镬底潭等多个湖泊湿地以及众多公园景观,是一条“绿色生态”线路。但开通初期,车站文化氛围不足、公共服务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乘客多元需求。
现在苏州地铁和阅读促进会合作,在御窑站等3个站点设了“共享书架”,候车时随手拿本书看,既能打发时间又能循环用书,生态线加了文化buff,坐地铁都变得有诗意了。
11号线运营初期,花桥站存在工作日早晚高峰及重点节假日换乘通道客流压力大、排队时间长的问题。同时,大量旅游乘客对“无感换乘”流程不熟悉,导致误入换乘通道、找不到正确路线等情况频发,闸机通道拥堵现象时常出现,影响通行效率。
对此,苏州地铁一方面通过站内海报、广播等载体加强宣传,引导乘客开通“无感换乘”服务;另一方面车站完成40余项设备与标识改造,动态调整闸机方向,高峰时段采用单循环换乘方式。经两年持续优化,花桥站乘客误入无感换乘通道比例下降50%,苏沪两地乘客跨城出行更便捷,“无感换乘”便捷体验切实落地。
从挤到顺畅、从普通到特色
苏州地铁这9条线路的“印象反转”
每一处都是为了让大家出行更舒服
你最常坐哪条线?
评论区说说你的感受吧~
来源:苏州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