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李先生来院做健康体检
结果发现自己的尿酸结果高于正常值
表示很疑惑
自己以前结果都正常
并且没有痛风的症状
为什么会增高呢?
带着疑惑
李先生去找了医生
在医生仔细询问
医生发现他正在服用磺胺类药物
这让医生意识到
这可能是药物干扰检测结果
建议他先停用磺胺药三天后
再复查血尿酸
三天后发现
数值果然已经在正常范围
其实类似情况并不少见
很多药物对检验结果有着或多或少的干扰
今天就和你细细说来
这一特性却成了干扰检测的 “元凶”。如今,尿常规广泛采用干化学试纸法,多数项目依赖氧化还原反应来显色判断结果。而维生素 C 超强的还原能力,恰好能阻断这一显色过程。因此维生素C会导致尿隐血、亚硝酸盐、葡萄糖、胆红素等出现假阴性。
当大便隐血采用化学法检测时,维生素C的干扰原理同尿隐血相同,会造成结果假阴性,对免疫法无影响。
如葡萄糖、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如果运用的是偶联终点比色法,维生素C会使这些检测项目结果偏低。
除了磺胺类药物和维生素 C
许多常用药物
都可能 “隐形改写” 检验结果
需要格外留意
可使中性粒细胞数量大幅增加,让医生误以为体内存在感染或炎症。
长期使用可能造成血液浓缩,影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检测结果。
会让尿液变成橘红色,干扰医生通过肉眼对尿液的观察判断。
虽然检验技术在不断迭代更新,检测仪器的精度持续提升,检测方法也在不断优化以力求最大限度减少误差,但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因素复杂多样,且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代谢途径存在差异,仍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因此,面对药物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干扰,我们仍需要主动采取以下科学防范措施:
1. 就医时全面告知:无论是体检还是看病,都要向医生或检验人员详细说明近期服用的所有药物和保健品,包括维生素制剂、中草药和偶尔服用的止痛药等。很多患者不把复合维生素当作 “药物”,常常忘记告知,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2. 保留服药记录:体检前一周,详细记录所服用药物的名称、剂量和时间。尤其要记录那些 “按需服用” 的药物,如止痛药、抗过敏药和助眠药等。非处方药同样可能干扰检测结果,不能忽视。
3. 正确把握停药时机:对于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适时停用。比如,磺胺类药物建议停药至少 3 天后再测尿酸;维生素 C 补充剂停用 24 - 48 小时后再做尿液检查。但要记住,治疗性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心脏药物)不能擅自停用,务必先咨询医生。
来源:昆山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