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昆山开发区不断强化党建引领
聚焦急难愁盼
以“社区党组织+老党员工作室”
的工作思路
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
及老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老党员们将组织根系扎进社区脉络,将治理智慧融入万家灯火,让“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化为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为基层高效能治理提供了新答案。
“利用现有场地改造成共享充电位是最优惠的方式”“作为新能源车主,我最关心的是电价,能否协调给到我们更优惠的价格。”“如何做好充电桩的后续管理,避免出现噪声扰民。”……孔巷社区“有事好商议”协商议事会上,居民们正就退休老书记们提出的利用现有停车位改造成共享充电桩的初步方案进行着一场“头脑风暴”。
在新能源车不断增多的今天,动迁小区充电难问题日益突出。对此,孔巷社区“海棠先锋老书记工作室”的4名退休老书记先后走访30多名车主,召开广场议事会2次,共听取80多名居民的意见。同时,大力配合社区、物业和供电公司等单位踏勘场地3次,制定出初步方案,并邀请市挂钩政协委员、大党委成员单位、党员居民代表一同对集中增设共享充电桩的建设方案进行协商。
最终,在小区中集中规划2处集中充电点位,新增23台慢充充电桩的项目方案顺利通过。此外,老书记们还为新能源车主争取到了每月150度电、每度0.7元的优惠电价,并在充电位上配备了消防器材和监控设备,赢得了新能源车主和居民的一致好评。
“看着小区这样那样的问题,是真的急在心里,退休后我就决定要站出来,给小区做点事情,我们党员退休不褪色”。7月,青江秀韵小区业委会主任朱阿四在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暨物业管理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掷地有声。
随着小区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停车难、乱停车逐渐成为居民反映最集中、意见最突出的民生痛点。为此,在社区党组织的支持下,朱阿四等7名老同志组建“桑榆同丰老党员工作室”,向停车治理难题发起攻坚。
施策之前先调研,方能“对症下药”。老党员们调查研究发现乱停车的根源主要集中在固定车位仍有不足、缺乏临时停车区、部分车主图方便就近乱停等方面。
针对问题靶心,老党员们打出组合拳,优化绿化冗余空间,协调扩建50个车位;在楼间空地区域规划临时停车区40个,明确分时段使用规则;牵头召开专题议事会,共同制定《车规民约》,细化停车规范、惩戒措施,推动居民从“被动接受”向“主动遵守”转变。
通过一系列治理,小区乱停车现象由原来每晚至少30辆到现在几乎清零。目前,老党员工作室成员带着志愿者每晚在小区里轮流巡逻,既当“秩序维护员”,又做“政策宣传员”,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常态。
“绣衣新村9号楼的何阿姨不方便出门,需要上门理发。”“绣衣东村南区15号楼王阿姨在家洗澡摔了一跤,想咨询适老化改造的相关政策。”“绣衣新村28号楼王阿姨身体状况不错。”……绣衣社区“李文艳工作室”里一片忙碌景象,“红色帮帮团”银龄服务队的老党员们正忙着整理本月上门探望收集来的信息。
绣衣社区老年人口占比大,每3位居民中就有1位老年人,子女多数不在身边,老人吃饭、出行、就医等总是存在诸多不便,尤其是高龄老人,这类问题尤为突出。市人大代表、退休干部李文艳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发挥低龄老人的自身优势和朋辈效应,开展“时光相暖 银龄守望”服务行动,覆盖辖区80多位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定时定点探望,按需为老人们提供入户收纳、入户理发和情绪支持等服务。此外,每月定期开展便民服务活动,提供免费理发、健康义诊、家电维修等,累计服务2000余人次,最大限度满足辖区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形成 “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新图景。
“社区活动场地集中在三楼,这对于老年群体,尤其是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而言,参与活动变得困难重重。”“世茂东一号小区绿化率高,但由此造成的低层住户采光及通风问题不少,如何平衡居民需求与绿化保护?”“在世茂东一号小区127幢增设户外集中充电桩本是便民之举,但拟建位置与老年人活动广场重叠。”……在乐文社区“老熊工作室”,流动老党员熊衍柱正在积极收集居民诉求,耐心化解居民矛盾。
帮居民排忧解难是“老熊工作室”的日常。去年以来,乐文社区以“乐龄红雁”流动老党员支部成立为契机,建立“老熊工作室”,吸纳20余名心怀小区治理热情的老党员加入其中。还创新推出“三色赋能”机制,即以红色引领搭建党员议事平台,用银色智库汇集老同志经验智慧,借绿色通道(“银发快线”)直通社区书记快速响应,以此充分激活银发力量。
自2023年9月工作室成立以来,“老熊”同志带领老党员们积极参与社区基层治理、议事共建、困难帮扶等工作60余次,成功推动了一楼居民活动中心的建设,拓展了“一老一小”活动空间,并有效解决了绿化修剪争议、充电桩选址优化、住户家禽饲养投诉等10余项矛盾纠纷,让“银发先锋”在小区治理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