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5日
陆家镇邵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朱永超
从镇便民服务中心领取了
昆山市一起来社区服务有限公司营业执照
标志着昆山首个社区企业正式成立
这是昆山首家由社区居委会
作为特别法人
发起成立的社区企业
意味着我市以市场化手段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构建“熟人社区”的创新实践
迈出了关键一步
昆山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超县域体量”带来的社区服务供给不足、居民归属感弱、公共精神难凝聚、矛盾纠纷交织等社会治理难题,传统依赖财政投入的模式难以持续,必须激发社区内生动力。
为此,昆山市委社会工作部在全面摸排全市阵地使用情况,并赴上海、深圳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后,于今年6月出台《党建引领熟人社区建设工作指引》。《指引》创新性提出鼓励社区成立企业盘活闲置资源,构建“服务—收益—更好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邵村社区
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单位
率先将这一创新理念
转化为生动实践
↓↓↓
新成立的社区企业采用“居委会全资控股+专业团队运营”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社区闲置资源,重点打造邻里市集、家政便民、餐饮管理、养老托育等特色服务项目,实现从“政府输血”到“社区造血”的转型升级。
期待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营
邵村社区内的
闲置空间、架空层等“沉睡资产”
被改造为
“邻里客厅”“邻里学堂”“邻里驿站”等
活力空间
这些空间不再是冷冰冰的建筑,而是承载议事协商、兴趣活动、便民服务的“相遇场景”。
通过“社区合伙人”计划,邵村社区公开招募、挖掘致力于社区奉献和社区发展的社会组织、热心居民,7月16日,博怡轩小区的社区居民邵婉菊、陈瑞鹤等人收到了社区颁发的“幸福合伙人”“邻里守望”联盟成员聘书,“熟人社区”的“熟人网络”进一步织就。
此外,邵村社区还组建了“能人库”“达人库”,培育了一批社区治理带头人,将为民服务活动从以往的“政府采购”转变为“居民自办、商户承办”, 实现“就近办、随时办、马上办”的服务生态。
首家社区企业的成立是我市落实阵地建设提质增效,打造优质多元服务空间的关键一步。我们将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资源整合、功能共享,多元参与、市场化运作,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的原则,精准赋能,破解社区企业运营的痛点堵点,优化运营方式和服务流程,统筹推进社区企业培育与发展,推动全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这张营业执照不是终点,而是温暖旅程的起点。社区企业首批项目已锁定餐饮管理、家政便民等领域,未来还将探索社区光伏、停车位共享等创新业态。随着更多社会资本和专业力量的加入,这种“社区党组织搭台、企业唱戏、居民受益”的模式,或将为长三角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新范式。
来源:昆山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