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2583
发热两周后的危急信号
被误诊的“心梗”陷阱
4月26日,于女士(化名)经历两周发热后,在居家做家务时突然出现胸闷、反酸、烧心症状,次日胸闷加剧并伴随心慌紧急就医。昆山市一医院急诊检查显示,心电图Ⅱ、Ⅲ、aVF、V4—V5、V9导联弓背抬高,频发室性早搏,心梗三项指标显著升高,低血压状态更让病情雪上加霜。
急诊团队迅速启动心梗急救流程,给予“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嚼服,随后心血管内科会诊后紧急实施冠脉造影。令人意外的是,术中并未发现冠脉狭窄的问题,诊断基本锁定了“爆发性病毒性心肌炎”。
ECMO出鞘
心源性休克下的生命摆渡
入CCU后虽经过医护积极的抢救治疗,于女士病情仍未好转,入院第3天,于女士再发剧烈胸闷胸痛,血压持续走低,恶性心律失常频发,即使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也难以控制,心源性休克阴影笼罩。
“这是最后的希望,要抓紧时间,再晚就来不及了”当心血管内科许浩军主任医师果断提出请ECMO团队会诊救治时,家属斩钉截铁回应:“医生,我相信你们,我们全力配合!”关键时刻,有着丰富ECMO救治经验的急诊医学科副主任袁华握住于女士颤抖的手,用坚定的承诺驱散绝望:“别怕,我们陪你挺过去,等你好了再谢我们。”
4月29日,于女士由多学科护送转入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救治,随着ECMO管路成功置入,这台“人工心肺”开始为衰竭的心脏和肺脏撑起“生命缓冲带”。
多学科“作战地图”
从救命到康复的“精准突围”
在重症监护室,一场多学科联合攻坚战全面展开:
ECMO精细化管理
在VA-ECMO持续辅助支持下,动态监测血压、凝血功能、流量、流速、瞳孔变化等,避免ECMO并发症的发生。
炎症与感染“围剿”
予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微生物检测锁定病原体后实施精准抗菌,抗病毒治疗,挽救“崩溃”的心脏。
器官功能“护航”
在保护心功能的同时予化痰、气道护理、减轻氧耗、保肝、防治消化道出血、维持内环境稳定等保护其他脏器功能综合治疗。
生命供给线搭建
早期开展肠内营养支持,调整肠道菌群维持免疫屏障,配合功能锻炼计划。
5月14日,心超检查显示心脏收缩功能显著改善,在血管外科团队协作下,ECMO顺利撤除;5月18日,于女士成功脱离呼吸机。苏醒后的于女士感慨万千:“以为只是小感冒,没想到差点丢了命,谢谢你们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
医生警示
感冒背后的“心脏警报”
昆山市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彭媛结合今年多例成功救治案例提醒:重症心肌炎常被感冒症状掩盖,病毒感染不仅会引发呼吸道疾病,也会引发心脏疾病,预防需做到:
主动防御
勤开窗通风,感冒高发季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建议佩戴口罩;
身体“预警”识别
若出现流涕、发热、呕吐、腹泻,同时伴随胸闷、心悸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切勿因“感冒常识”延误诊治。
作者简介
王 艳
主管护师
PROFILE
本科,重症医学科工作十余年。擅长危重症患者抢救、脓毒症、ARDS、急性肾损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主动脉夹层术后等患者的护理。
审核专家简介
彭 媛
副主任医师
临床博士,硕导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神经学组委员
江苏省中西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
江苏省老年医学急危重症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苏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
苏州市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
苏州市医师协会体外循环分会委员
苏州市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委员
昆山市医学会急诊与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
曾至法国巴黎INSERM研究所及美国坦帕总院重症医学科研修
来源: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UID:781514
赏
我要提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电话:0512-57993030工作日 8:30-17:00在线广告热线:18012662666紧急联系:1888818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