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04-15
, 来自:江苏省0==
近期 苏州市多个小区老旧电梯 顺利完成升级“焕”新 国债支持电梯以旧换新 城市温暖+1℃ 居民幸福感直线“梯”升 更新换代后的电梯,其日常管理和维护可不能松懈。根据《民法典》《特种设备安全法》《住宅项目规范》《物业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住宅电梯的相关维保养护工作,应由住建部门牵头,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构建起“政府主导+物业落实+居民参与”的三方责任体系。这就好比一场接力赛,三方各就各位,紧密配合,才能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一物业在电梯日常管理中,需要做哪些工作?01定期巡检(1)日检:每日做好电梯轿厢、门厅、机房的日常巡检,包括电梯运行状态(如平层是否准确、开关门是否顺畅、异响或震动),确认轿厢照明、通风、紧急报警装置(如五方通话系统)是否正常,检查按钮、显示屏是否完好及监控摄像头是否正常工作,做好巡检台账。(2)月检:每半月配合维保单位做好电梯的相关安全检查,如清洁轨道、测试紧急呼叫、检查井道底坑等半月小检,每月提交《电梯维保报告》(含上、下半月维保内容)。(3)年检:根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由专业机构进行电梯年度检验,确保符合安全标准,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市监部门贴"合格证")。02清洁消毒(1)清洁:每日清洁电梯轿厢、按钮、扶手等高频接触部位。(2)消杀:定期消毒轿厢内壁,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并设置相关警示牌,个别区域应使用干净抹布擦拭,避免对按钮等含有线路部位直接喷洒造成损害。消毒后应及时通风,在消毒作用到规定时间后,应使用清水及时擦去消毒剂。(3)除尘:定期清洗导轨等积尘部位,防止灰尘影响电梯运行。 图丨电梯日常巡检与监测 03档案管理(1)技术档案:建立特种设备“一梯一档” 电子和纸质技术档案台账,包括电梯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电梯的定期检验检验和年度自行检查的记录;电梯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电梯及其相关部件的维护保养记录;电梯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保存期限不低于电梯报废年限。(2)运行台账:记录每日巡检情况、故障发生时间及处理结果、零部件更换清单等台账,确保可追溯。(3)人员资质:维保单位的维保人员持有T证,物业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持有A证,且均在有效期。电梯机房公示上墙 04电梯维保(1)委托专业维保:选择具备资质的维保单位,合同中明确保养频次(至少15日/次)、服务标准及责任划分,按法规要求进行半月保、季度保、半年保、年度保。(2)监督维保质量:与维保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监督维保人员按技术规范(如TSG T5002-2017)执行维护,留存维保记录并签字确认,确保维保真实有效。(3)管控维保流程:了解电梯维保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如曳引机、导靴等关键部件的定期润滑,钢丝绳、制动器等易损件出现断丝、磨损、腐蚀、变形、疲劳等情况时的风险评估与零部件更换,限速器-安全钳等安全装置的定期验证,平层误差的精度校准等。05公开公示(1)安全警示与标识:在电梯内外张贴电梯铭牌、特种设备使用标志、96333标识、安全警示标识、安全使用须知、投诉和紧急救援电话、乘梯注意事项(如禁止超载、禁止电瓶车进入等)、维保信息等内容。(2)电梯机房:确保通风、照明情况良好,专业工具齐全,公示上墙内容包括维保单位资质、机房管理制度、日常巡检制度、应急故障处理流程、安全操作规范、相关设备操作说明、平层标识、月度保养计划、资质文件、安全责任人及其证件、人员出入登记表、签到表、温度计等内容。(3)公告栏:在电梯公告栏内做好常见问题的宣传,正确引导居民行为规范,并按规定做好相应公开公示工作。图丨电梯轿厢公开公示 06应急联动(1)应急预案:制定电梯困人、故障、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救援流程和责任人。(2)培训演练:定期组织电梯事故应急演练,开展电梯安全培训(如急救操作等)。(3)24小时值守:建立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困人20分钟内到场),确保值班室或监控中心24小时响应,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即启动救援程序(如做好安抚被困人员,做好心理疏导,并配合维保单位实施救援)。(4)故障处理:发现电梯故障时立即停梯,设置警示标识,联系维保单位检修,严禁电梯带“病”运行。07管理优化(1)智慧监管:接入电梯物联网监测系统(如梯控),实时采集和监测电梯运行数据(如振动、温度),预测潜在故障。(2)规范业主行为:通过公告、宣传等方式普及电梯安全知识,规避业主如电瓶车进入电梯、长时间阻挡电梯门、超载、粗暴使用等行为。(3)维修资金:电梯大修或更换部件时,按程序申请住宅专项维修资金。(4)老旧电梯管理:对使用超过15年的电梯增加检查频次,并邀请有资质的单位评估是否需要改造或更新。图丨电梯定期维保 二居民在电梯日常使用中,需要注意什么?电梯安全使用指南 乘梯时这些行为不可取!1. 用手/脚阻挡电梯门关闭或用异物长时间卡住电梯门危险原因:[color=rgba(0, 0, 0, 0.9)][color=rgba(0, 0, 0, 0.9)]电梯门通过光幕或触板感应物体[color=rgba(0, 0, 0, 0.9)],强行阻挡可能导致夹伤或门系统故障。正确做法:[color=rgba(0, 0, 0, 0.9)]不遮挡、不卡门。2. 在电梯内蹦跳、打闹危险原因:[color=rgba(0, 0, 0, 0.9)]剧烈晃动可能触发安全钳误触发,导致电梯急停困人,甚至引发钢丝绳脱轨。正确做法:[color=rgba(0, 0, 0, 0.9)]管好自己和儿童。3. 超载后强行滞留危险原因:超重状态下制动器负担加重,[color=rgba(0, 0, 0, 0.9)]加速钢丝绳疲劳断裂,易引发机械故障,导致[color=rgba(0, 0, 0, 0.9)]电梯下滑甚至坠井。正确做法:等待下一部电梯。4. 乱按按钮或暴力操作危险原因:导致触点短路,暴力踹门可能使门变形脱轨,引发困人事故。正确操作:[color=rgba(0, 0, 0, 0.9)]不暴力乱按。5. 携带电动车、锂电池、汽油、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或运输尖锐/腐蚀性物品乘梯危险原因:密闭空间内易自燃,造成人员伤亡。正确操作:走楼梯人工搬运。6. 运输尖锐/腐蚀性物品乘梯危险原因:碰撞和液体会损坏电梯。正确操作:提前与物业沟通采取防护措施或走楼梯人工搬运。7. 电梯故障时强行扒门逃生危险原因:轿厢可能停在楼层之间,扒门可能导致坠入井道或肢体剪切伤害。正确操作:保持冷静,通过紧急呼叫按钮或手机求救,等待专业救援。8. 火灾时乘梯逃生危险原因:火灾引发电路故障,导致电梯停运困人。高温烟气通过井道涌入轿厢,造成窒息。正确操作:走安全楼梯。9. 倚靠轿厢门或层门危险原因:倚靠可能导致门意外开启,引发坠落风险。正确操作:居内站立,握好扶手(如有)。10. 儿童独自乘梯危险原因:儿童较活泼且判断能力较弱。正确操作:家长携带儿童并教育儿童“三不原则”——不乱按、不扒门、不独乘。11. 轮椅/婴儿车直接进出危险原因:车轮等易卡入轿厢与楼层间隙。正确操作:倒车进入电梯,确保车轮与轿厢边缘平行。12. 发现电梯异常情况仍继续乘梯危险原因:电梯出现异响、骤停、不平层、按钮失灵、焦糊味等,仍继续使用可能加剧故障。正确操作:立即离开电梯并向物业报修,避免侥幸心理。安全乘梯口诀“五不三要”原则[color=rgba(0, 0, 0, 0.9)]:不挡门、不超载、不蹦跳、不毁坏、不携危险品;要观察(门、楼层)、要监护(儿童/老人)、要报告(异常)。紧急情况应对乘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当采取以下求救和自我保护措施:1.保持镇静,可做屈膝动作,以减轻对电梯急停的不适应。2.通过警铃、对讲系统、移动电话或电梯轿厢内的提示方式进行求援,如电梯轿厢内有病人或其它危急情况,应当告知救援人员。3.与电梯轿厢门或已开启的轿厢门保持一定距离,听从救援人员指挥。4.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前不得撬砸电梯轿厢门或攀爬,切勿强行扒门或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电梯轿厢外。三电梯相关法律法规科普问答Q电梯日常维保该由谁出钱?电梯维修哪些可以动用维修资金?根据《民法典》281条、《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第11条,电梯的日常维保费从物业费中支出(合同有约定的除外),大修、换件费可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电梯维保周期是多少?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45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1条及现行的电梯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电梯的维保项目分为半月、季度、半年、年度等四类,最基础的电梯维保每15天执行1次。电梯检验检测周期是怎样的?在不涉及重大修理、停用1年以上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电梯的定期检验应当以安装监督检验合格日期为基准,按照以下周期和要求实施:(1)15年以内的电梯,分别在第1、第4、第7、第9、第11、第13、第15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2)超过15年的电梯,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在上述应当实施检验之外的年份,每年进行一次自行检测。电梯需要持证作业吗?电梯使用不需要持证,从事电梯修理和维护保养作业需要持证上岗。根据《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使用各类特种设备(不含气瓶)总量20台以上(含20台)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并且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A证)。怎样查看电梯检验检测、维保等信息?电梯轿厢内应当张贴特种设备使用标志,使用标志上会标明使用单位、维保单位、检验检测日期、应急救援电话等信息,扫描使用标志右下角的二维码可以查看电梯检验检测情况、维保记录等更详细的信息。业主有权查哪些电梯管理资料?物业不配合怎么办?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6条,业主对物业共有部位、共有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使用情况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物业应当予以配合。当业主的知情权受到侵害时,业主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向相关部门投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物业公开应当公开的信息。[ 此帖被昆山市物协在2025-04-15 11:10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