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所谓的“还孩子十分钟”,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小学里,孩子们被囚禁在教室,动弹不得,仿佛活泼好动便是罪过;初中时,老师拖堂成习,课间连上厕所都成了争分夺秒的战役。课间那点可怜的时间,急匆匆跑去,急匆匆跑回,仿佛连生理需求都成了一种奢侈。政策虽改了,课间多了几分钟,大课间也延长了,可实际呢?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孩子们仍难享充足休息。
学校,这片曾经孕育智慧的沃土,如今却渐渐褪去了它那温暖而充满生机的色彩,化作了一片枯燥乏味的苦修之地。孩子们在这里,除了埋头苦读,再无他事可做。休息?交流?调节身心?这些本该是寻常之事,如今却成了奢望。可笑的是,有些家长竟对此不以为然,反倒振振有词:“老师拖课是负责任!”“现在的孩子吃点苦怎么了?”——仿佛吃苦成了天经地义,仿佛他们自己吃过的苦,便该让下一代也尝一遍。可他们忘了,父辈吃树皮的日子早已过去,为何还要让今日的孩子重蹈覆辙?
日子好了,可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却愈发严重。他们拼命学习,拼命“卷”,可又有几人能实现梦想?几人能找到一份既轻松又热爱的工作?大多数不过是在这无尽的竞争中迷失了自我,成了分数的奴隶,成了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却失去了童年的欢笑与自由。
我常想,教育的意义何在?难道只是为了培养一群只会考试、不会生活的机器吗?孩子们需要的是身心健康的成长,是与同伴的交流,是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而不是被压榨得只剩下一副疲惫的躯壳。
家长们,醒醒吧!别再以“吃苦”为名,剥夺孩子的快乐与自由。也希望学校能明白,孩子们也需要一点“摸鱼”的时间。大人们上班尚且能刷刷手机、唠唠嗑,聊聊八卦,说到底,大人们自己都懂得偷闲,却要求孩子们像个永动机一样连轴转,这未免有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了吧?——让孩子们也摸摸鱼吧,毕竟,谁还不是个“打工人”呢?
——这便是我一点感叹,虽微不足道,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