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24-08-06
, 来自:江苏省0==
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一个对有着重要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地名进行认定、保护和传承的名录。近日,苏州市第三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布,花桥经济开发区共7个历史地名入选。
据清《菉溪志》载,乾隆年间,流经境内的吴淞江段有交通渡口2处:一为石浦渡,是鸡鸣塘通渡渡口,渡过吴淞江,入花家桥。
二为赵屯渡,过渡入青浦县界。渡口建有简易驳岸和候渡亭,由当地农民操平底旧木船,不施蓬帆,截流而过,过渡者取一文过渡费。民国时期,赵屯渡更名三江口渡,因位于祁巷村内,又名祁巷渡口。
还增设萧市渡,过渡入茜墩镇(现千灯镇),后以千灯肖墅村而更名,为肖墅渡。
还设四江口渡,过渡入白鹤乡。2002年跨越吴淞江至石浦的顺陈大桥建成,渡口全部弃用,花桥境内从此不再有渡口。
鸡鸣塘又名鸡鸣浦,成河于北宋时期,宋郏亶《水利书》、范成大《吴郡志》、淳祐《玉峰志》卷上“水”里都有记载。初时西起吴淞江,东止徐公浦(后称徐公河),蜿蜒曲折二十里,境内流经陆巷、陶家、赵家、周泾、利胜、蓬善,珠翠等村,江南地区流传着这么一句民间谚语:“鸡鸣十八弯,摇过就吃饭”。
有关此河的来历,民间流传着妇孺皆知的抗金故事。南宋时期,金兀术兵败黄天荡,慌不择路溃退至花桥,被韩世忠围困于芦苇塘。金兵迫于逃命,急令开挖河道,连续苦战三天三夜,终于在第三夜鸡鸣时分,贯通了吴淞江,潜逃回长江北岸。败将金兀术吃了大亏,心有余悸,发誓今后不再进犯江南。因此河是在鸡鸣时分开通,故称“鸡鸣塘”。
大瓦浦又名瓦浦河,流经昆山开发区、花桥经济开发区、陆家镇,为古代纵浦之一,是隋唐时期人工挖掘的河道,用以沟通北面的娄江和南面的吴淞江。《清一统志·苏州府一》记载:瓦浦“元大德八年,都水任仁发西自瓦浦,浚吴淞旧江,东至嘉定石桥洪,迤逦入海”。
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
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花桥将继续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资源
多措并举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
多种方式宣扬地名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