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 9123阅读
  • 0回复

[昆山要闻]昆山中医院博士团 丨 陈勇:挺直脊梁,让生命站着延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直戳痛处
发帖
2494
昆币
93060 枚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 来自:江苏省0==


编者语

十四五期间,昆山市中医医院致力打造高精尖人才聚集平台——“博士天团”,以“头雁”引领科室发展、科研与技术创新,在专业领域绽放异彩!陈勇,脊柱骨科病区开科主任,10年来,带领科室在脊柱疾病诊治技术及科研创新上奋马疾蹄,创造了多个首个,他说前进的道路必定夹杂着机遇与挑战,需要的是坚持,不能轻言放弃!

图片

中医献温馨·健康进万家


图片
图片

陈 勇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脊柱骨科主任


图片

教育背景

1995.9-2000.8

镇江医学院 临床专业

2005.9-2008.8

苏州大学外科学(骨科方向)(硕士)

2017.9-2021.12

苏州大学 外科学(骨科方向)(博士)

图片

进修学习

2005.9-2006.3

上海六院进修(骨科方向)

2010.9-2010.11

上海六院进修(脊柱外科方向)

2018.9

日本三重大学附属医院学习交流

图片
图片
图片



疫情期间,有一位患者,男性,30多岁,脊柱椎管内肿瘤占位,大小便开始**,双下肢逐渐失去知觉,已经是不全性瘫痪状态。病情发展很快,放在平时,年轻人可能会选择前往上海大医院,但两地疫情管控让这对年轻的夫妻有点措手不及,最终他们选择了昆山市中医医院,找到了我,在医患之间建立起了足够的信任。手术非常顺利,男子重新站了起来,妻子在一旁笑着哭了。我虽表面波澜不惊,却也有不小的成就感及诸多的感慨,从医二十三年,初出茅庐到现在能用掌握的技术为患者解决病痛,个中滋味愿和同道中人分享,也深知前途漫漫,还有许多难题需去攻克。

图片

学无止境,勇攻技术难点

2000年,我有幸进入了昆山市中医医院工作,一年后进入了骨科。当时骨科只有两个病区,床位不多,经常会在病区过道里加床,科里规定新人必须管理最多的床位,以得到锻炼。我一个人,管着二十多个患者,日常工作非常繁忙,相对地手术也多,上台学习的机会也就非常多,虽然累但乐此不疲。那时昆山骨科第一人石庭芬老师是我的领路人,他师从中国骨科十大专家之一唐天驷教授,严谨精湛的医技以及大胆放手的教育理念让我油然敬佩,人生第一台手术就在他的指导下完成。十余年的勤练与积累,让我有足够的底气能够应对骨科各种疾病,2014年,我带着同事新开辟脊柱骨科病区,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科主任,满腔热血在技术上不断攻关。最早一批在省内应用PIVOX内固定系统进行腰椎术后翻修;最早一批在区域内开展颈椎零切迹、OLIF、MIS-TLIF等高难度新型脊柱微创手术,将微创理念和国内外先进技术手段贯彻于手术中,努力把微创做到极致。十年磨一剑,中医院脊柱骨科手术,已经从开科时的年约200余台,到如今已翻了6倍,处于区域内相关专业领先地位。

图片

把握前沿,创新源于使命

为加快探索脊柱疑难疾病诊疗、强化学专科水平提升、夯实人才梯队培养,我带领着科室在专科诊疗、科技创新上不断晋级。通过引进南京鼓楼医院林华教授骨质疏松团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宋滇文教授脊柱专科团队,上海市骨伤研究所李长伟博士团队等长三角知名专科、科创资源,以推进冲刺“国家级中医重点学专科”建设为契机,以解决“卡脖子”和“临门一脚”问题为目标,积极推进昆山市中医医院骨伤研究室建设。2016年科室“HIF-1α上调BDNF/GDNF动员内源性干细胞归巢和分化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研究”获得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为医院第一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年科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为医院第一项国自然基金项目。目前科室博士3人,硕士7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1名,姑苏卫生青年人才1名,昆山市卫生高层次人才1名。

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创新,必然是夹杂着痛苦与挑战,就如同我博士的求学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做科研也没有一条康庄大道,没有完全可复制的同一条成功之路,需要的是坚持,不能轻言放弃。

图片

大爱无疆,勇挑生命重担

2011年,我与苏州市的其他4名同志,有幸被选为苏州市卫生系统赴陕北支医青年志愿者,我被当地卫生系统安排到榆林市横山县人民医院工作。在陕北这片纯朴的土地,我受到了陕北人民热情的欢迎和招待,我在这片黄土高原上流下了汗水。

图片

当地的条件较为艰苦,医疗设施也不够完备,那时有一名因车祸致髋关节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情况危急,在与当地医生讨论后,我决定克服困难,为患者手术。术中耐心地清理骨痂,将一块块支离破碎的骨片重新固定,近三个小时的奋战,成功完成手术。六周后这位陕北老乡可以拄拐行走了,淳朴的患者家属为我亲手衲了数双刺绣鞋底,临行时送到我手中,这份感动留存至今。我时时以陕北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励自己,作为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只有心存病人,回报社会,才能赢得百姓的尊崇。

图片

医生的成长之路注定是布满荆棘的,但其中不断的收获和成长也正是我的动力源泉。希望我的经历,能为后来者以及同路人,提供一点点的有用参考或是借鉴。

来源:昆山市中医医院

本帖评分记录
bzzsy 昆币 +1 -来自昆山论坛APP 2023-12-12
高维豪 昆币 +1 -来自昆山论坛APP 2023-12-12
2条评分昆币+2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快速回复
限76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