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文章的几段内容:
60年代,台湾经济还很落后,人们为了求生存,需要一技之长糊口,因此修车、挖土机等职业技术补习班是当时的主流。
70年代,台湾建设了大量工厂,经济快速发展,工厂除了需要技术人员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会计补习班应运而生。
几年后,赚到钱的人多半把孩子送往国外学习,这就催生了台湾的留学业务产生。
自80年起,人均GDP突破万元,70年代留学回来的这些人意识到英文和文化的重要性,就把孩子送去补习少儿英语、中小学文化课,再加上六七十年代的生育率高峰,在80年代中小学补习班大量产生。
反观大陆,2003年人均GDP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7万,像80年代的台湾一样,父母把更多的资源向孩子的教育集中,让孩子补习文化课,于是学而思诞生了。
是不是印证了那句“台湾补习班的发展就是大陆培训机构发展的剧本”?
这不是巧合,而是台湾补习班发展的历史轨迹,这个轨迹同样适用于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