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37
, 来自:江苏省0==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随着年龄增长,这扇窗户可能会被“白雾”遮挡——这就是白内障。
不少患者在手术前都会纠结:白内障手术植入的人工晶体该怎么选?手术疼不疼?术后多久能恢复?今天眼科医生就为您解答!
简单来说,我们的眼睛里有一个类似“镜头”的结构叫晶状体,它原本透明清澈,能帮助我们看清远近物体。
但随着年龄增长(也可能因外伤、疾病等因素),这个“镜头”会逐渐老化、变浑浊,就像相机镜头蒙上了一层灰,看东西会模糊、怕光,甚至影响日常生活,这就是白内障。
白内障手术的核心是把已经浑浊的天然晶状体“取出来”,再“装上新镜头”——也就是人工晶状体。
没有晶状体的眼睛就像失去镜头的相机,无法聚焦成像,而人工晶状体能替代天然晶状体的功能,让光线重新聚焦在视网膜上,帮你重获清晰视力,相当于给眼睛换了一个“耐用的新镜头”。
人工晶状体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选择时主要看3个核心需求,再结合医生的专业评估: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远、中、近”三种距离视物:
• 远距离需求为主:比如平时看电视、户外散步、开车看路牌,选“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就够了,它能让你远距离看得清,但看近处(如看手机、读书)时可能需要戴老花镜辅助。
• 中、近距离需求多:如果经常看电脑、弹钢琴、化妆、看手机,希望这部分视力清晰,可选择“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或“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它们能覆盖中近距视力,减少对老花镜的依赖。
如果需要经常夜间开车、夜间活动,对夜间视力敏感度要求高,建议优先选“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因为它光线通过时干扰少,夜间看灯光不容易出现星芒、光晕等“小尾巴”;而多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可能在夜间出现轻微的视觉干扰(如看路灯有星芒)。
如果术后不想再戴眼镜,希望远近都能看清(比如想下棋、看报、旅游全兼顾),在眼部条件允许(如角膜、眼底状况良好)的前提下,可选择“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很多患者对手术有顾虑,担心疼痛或耗时太久。其实不必紧张:
疼痛问题:手术前医生会为眼睛滴入局部麻醉眼药水,整个手术过程中基本不会有疼痛感,可能只会有轻微的异物感或压迫感,大多数患者都能轻松耐受。
手术时长:白内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技术成熟,单眼手术时间通常在10-20分钟左右,术后观察1-2小时无异常即可回家休息,不需要长时间住院。
五、术后视力能恢复到年轻时的状态吗?需要注意什么?
术后视力恢复程度因人而异。
如果只患有白内障,那么手术后的视力相对比较良好。
但是,如果同时患上多种眼病,除了眼前段的白内障,可能还患有眼后段的黄斑变性、视网膜病变以及青光眼等,这些眼病都会同时影响视力,医生通过详细的术前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会在术前提前告知。
术后护理也很关键:
• 遵医嘱滴眼药水,避免揉眼、污水入眼,防止感染;
• 1-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低头弯腰提重物,防止眼部压力过大;
• 定期复查(通常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让医生监测恢复情况。
选晶体,别盲目!
手术效果不仅靠晶体,术前需要做全面的眼部检查(如角膜曲率、眼底状况、散光度数等),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初步筛选适合的晶体类型,再结合你的用眼习惯和生活需求,一起帮你敲定最适合的方案。术后遵医嘱护理,才能让“新镜头”发挥最佳效果哦!
眼科主任
苏州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昆山市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眼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白内障、青光眼、复杂眼外伤、视网膜脱离等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