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一支特别的“中医种子队”从昆山市中医医院出发,奔赴宿迁市沭阳县开展南北共建工作。三位医师根据当地工作需求被安排在了沭阳县妇幼保健院。彼时,县妇幼保健院的中医项目空白,临床经验不足。如何让优质中医资源真正扎根基层,惠及更多百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成为了这次帮扶工作的核心理念。
援助团队到达当地后,并没有急于“开方抓药”,而是深入诊室、走近医生,全面摸清家底:学科基础、人员结构、服务需求……经过细致评估,团队发现县妇幼发展中医潜力巨大,缺的是一套系统化的“内功心法”。团队和院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对接后,根据实地情况整合资源,将拥有中医诊室、中医治疗室、中药房一体化的中医科,从无到有系统建设起来,并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分别开设了针灸推拿科、治未病科--睡眠门诊、中医儿科等中医专科特色门诊。期间通过专题培训、一对一带教等多种形式进行院内宣传,并多次参加义诊让帮扶不止于院内,让当地居民切身体验中医魅力,提高大家对中医接受度。如今帮扶过半,成效如何,一起来看。
贺晶,昆山市中医医院针推科主治中医师,开设针灸推拿专科门诊,系统开展中医特色技术。萌萌原本是一名妇科护士,被安排在中医治疗室后,贺晶手把手指导她熟悉并规范拔罐、走罐、刮痧、艾灸、放血疗法等多项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流程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目前她已可独立完成相关中医操作。
小儿斜颈的诊治在该院尚未开展,贺晶医生协助儿保科医生在小儿体检时关注斜颈筛查,为科室医生系统授课讲解斜颈的诊治相关知识,指导患儿家庭康复。并运用小儿推拿协助治疗发热、便秘、腹泻、夜啼等儿科常见病。
贺晶医师说:“我们过来不仅是要把中医科建立运行起来,更需要指导该院医护在各类疾病中熟练运用中医疗法,确保技术落地不走样。”
陆琳,昆山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治中医师,正在和几位医生细致交流,为什么不用芡实、而要黄芪加量;哪些药用之前需要考虑药物配伍禁忌……从医师执业规范、病情评估,到药物药性药理及医疗质控等倾囊相授。
陆琳医师说,自己此行的目标是培养本土中医师树立治未病理念、能独立诊治治未病相关及睡眠障碍类病人。当地患者从一开始只接受援助专家看病,到后面能接受专家指导下的当地医生看病,再到当地医生能在专家线上会诊支持下独立接诊病人。
“让当地医生真学会、让当地患者真受益”,这进一步促进当地病人对当地医生的信任,为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宣旎,昆山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帮扶前,当地医院儿科中医适宜技术几乎是空白,许多儿童常见病治疗手段匮乏。
宣旎医师将儿童刺四缝、中药贴敷、中药泡浴等多项中医技术引入儿科,优化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对于一些中医操作,如小儿刺四缝疗法,先手把手教会护士长和门诊的护士,再由她们教其他护士。
目前所有儿科护士都已熟练掌握这项操作手法。宣旎医师还深入病房,为儿科同仁们讲解中医相关知识,如寒热虚实的鉴别、舌苔的鉴别,并进行了查房带教。宣旎医师说,中医在儿童疾病治疗上有着非常突出的疗效,尤其是中医外治疗法。但是光把药方、技术带过来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当地儿科医生会用、敢用,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中医、西医的特色优势,切实解决患儿的健康难题。
如今,帮扶工作行程过半,一套涵盖人才培养、技术推广、流程优化的中医特色诊疗体系正在沭阳县妇幼保健院扎根。当地医生的中医诊疗能力显著提升,从“不敢做”到“能上手”。居民对家门口的中医服务信任度、满意度不断提高。这不仅仅是一次帮扶,更是一次中医“火种”的传递。通过医疗帮扶,县妇幼保健院点燃了自身发展的“引擎”,实现了外部“输血”到自主“造血”的华丽转身。未来,期待沭阳县妇幼的中医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惠及万千家庭!
来源:昆山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