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 1378阅读
  • 1回复

[百姓话题]娄医解案丨腹型肥胖,昆山市中医医院教你这样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女离线北街九猫酱
发帖
1837
昆币
54399 枚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5小时前 , 来自:江苏省0==



腹型肥胖调治


健脾化痰


娄医解案

昆山市中医医院将依托娄江医学传承工作室团队,推出健康科普栏目《娄医解案》。该栏目基于丰富的真实诊疗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医理法方药背后的千年文化智慧,并传授顺时养生的精髓,旨在将深邃的中医智慧转化为民众可知可感的健康知识。这不仅是一次中医精粹的系统梳理,更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生动对话,切实助力广大市民提升健康素养,实践科学养生。


夏先生,时常感叹隆起的腰腹像一座沉默的山峦,压弯了生活的轻盈。曾几何时,衬衫纽扣在无声抗议中绷紧,鞋子的系带需俯身许久才能触及,连晨起时简单的弯腰动作都成了与地心引力的艰难谈判。近期的一次体检报告上的数字划破他侥幸的心纱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症病史,伴随着最近一次的头晕,让他在办公室的日光灯下恍惚了许久,血压计的汞柱像一道猩红的警戒线,提醒他脂肪堆积出的不仅是腰围,更是埋伏在健康四周的危机。为此,夏先生下定决心来昆山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寻求适合他的综合健康管理方案。


脾虚痰瘀 膏积腹内


夏先生,52岁,长期肥胖(腹型肥胖为主),近1年体重持续增加,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2年,1月前反复出现头晕,测量血压偏高(150/95mmHg),未规律服用降压药,日常活动耐力下降,头晕以晨起及劳累后明显,轻微活动后气促,偶伴胸闷。平素健谈,夜寐安,大便日2-3次,质粘,舌质暗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微黄腻,脉弦滑。



中医辨证与病机分析

腹型肥胖,《黄帝内经》称之为“膏人”,为“膏”积腹部。膏积腹部,影响腹部相关脏腑气机及经络运行。“膏”为痰饮之邪。体内水液输化不利,水液聚集成饮,饮凝聚形成痰,停留于腹部,郁积日久而化热,痰热互结,最终形成膏。“膏”本质上为湿、为痰、为浊。“膏”人形成多数是从事脑力劳动,长期久坐伏案工作,平素运动量少,缺乏有效的活动,或者即使人体活动,腹部肌肉也多不运动,日久机体气机不能调畅,气化功能减弱而形成的。脏腑经络是脏腑气机活动的场所,其机能活动也是气机活动的具体体现。腹部自内向外的经络有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腹型肥胖是“膏”积上此五条经脉,影响经脉的运行,导致相关脏腑的气机、气化减弱,反过来“膏”邪进一步形成,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肥胖迁延难愈。《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津液的代谢,最后要“五经并行”,方可津液代谢正常。


通经调脾 综合干预


中医适宜技术

针灸:取中脘、天枢、大横、带脉、滑肉门、太乙门、丰隆、阴陵泉、太冲,每周2次;

耳穴贴压:饥点、内分泌、三焦、胃、肝、肾、降压沟,每次选取4-5个穴位,用王不留行籽贴于穴位处,每日按压3次,每次按压30-50次,耳穴埋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代谢,是肥胖管理的安全辅助手段,但需长期坚持。

拔罐疗法:背部膀胱经走罐(脾俞至肾俞),腹部留罐10分钟(中脘、天枢,大横,滑肉门),每周2次。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低盐(<5g/日)、低脂(禁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增加膳食纤维(燕麦、芹菜);

运动:每日快走30分钟(心率<110次/分),辅以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 情志调摄:指导揉按太冲、膻中穴,缓解焦虑情绪。



随访与效果

1个月后:头晕发作频率减少,血压稳定于135-140/85-90mmHg;体重下降5kg,腰围减少10cm;自觉活动耐力提升。


讨论与启示


治疗思路:针对“脾虚痰瘀”核心病机,以针灸、拔罐“通补兼施”,配合耳穴持续调节,实现代谢改善与心血管保护的双重目标。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副交感神经功能,良性调节促食欲神经肽和抑食欲神经肽的水平,影响脂类代谢。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产热相关脂肪因子的表达,促进WAT褐化,使脂肪细胞维持健康稳态。针灸在帮助肥胖症患者减轻体重的同时,还能缓解各种伴随症状,调整各项系统功能,达到平衡阴阳,健身瘦体的作用。

健脾化湿法针刺选穴中脘,可理中焦之气,具有行气血化湿滞的作用。足三里在足阳明经,胃之合穴,具有扶正培元,健脾和胃的作用。大横穴在足太阳脾经上,具有温中散寒、消食导滞的功效。丰隆穴在足阳明胃经上,具有和胃化痰,健脾利湿,滞者通之,促水谷精微运化的功效,也属于脾运化痰湿之穴。阴陵泉在足太阴脾经上,具有化痰消脂,健脾利湿,疏调三焦的功效。通过针刺以上穴位,起到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可延长胃排空时间,有效抑制食欲,从而减少摄入。佐以太乙、滑肉门通调水道。


孙伯青,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 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精湛技术及高尚医德深得患者认可。

孙伯青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立足中医治未病理念,以心脑血管疾病、中医内科疑难性疾病、亚健康人群体质调养为主要临床方向,通过中药汤剂、冬令膏方及针刺、灸法、拔罐、推拿、药浴、刮痧、贴敷、放血,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提高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及体质调理等的疗效。

工作室团队成员6人,其中主任中医师1名,副主任中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中医师2名,团队近年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承担 或完成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市级课题8项,获得苏州市中西 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2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


来源:昆山市中医医院


本帖评分记录
43052012 昆币 +1 -来自昆山论坛APP 4小时前
1条评分昆币+1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帅哥在线双鱼猫咪
发帖
3592
昆币
7404 枚
沙发  发表于: 28分钟前 , 来自:江苏省0==
爆料有奖!关注昆山论坛抖音号,抖音搜索“昆山论坛”,或搜索抖音号:ksbbs
 
快速回复
限76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