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巨头持续加仓、人才资源加速集聚、科创项目纷纷落地……近日,一场人才科创招商大会,让站在聚光灯下的昆山高新区迎来“泼天的流量”,无论是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还是半导体、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各种积极因子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更加凸显昆山高新区在苏州市域创新版图中的战略地位。
今年适逢昆山高新区“国批”15周年,作为全国县域高新区“领头羊”,这片创新高地的奋斗轨迹,不仅是中国县域科技创新的生动缩影,更是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的时代诠释。历经15年深耕,这里已构建起4家百亿级龙头企业、58家五亿级领军企业、177家亿元级骨干企业、459家规上工业企业、1174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矩阵。从科技种子破土而出到创新雨林蔚然成势,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跃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正深度融合,持续为昆山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日,在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研发总部二期项目现场,工人们正抓紧进行装修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作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水平产业创新集群的重要载体,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7.3万平方米,科研办公楼建筑面积达11.9万平方米,最高建筑高度达94米(22层),集自主研发、技术转移、绿色办公、综合配套于一体,可为入驻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便捷、舒适的科研、办公与生活环境。
高层次平台载体是创新体系中的“塔尖重器”。近年来,昆山高新区大力推进孵化载体建设,构建起多类型、特色鲜明的孵化载体体系,全面优化科研力量布局。通过加速引育建强平台载体,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科创平台蓬勃发展,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在近日召开的昆山高新区人才科创招商大会上,共计150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精彩亮相。其中,既有新投用的国家高新区集成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园、鑫欣科创产业园,也有新建成的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研发总部二期、昆川科创广场、智能感知产业园;还有正在建设中的高新创新大厦、世纪大厦、紫昆未来产业园、登云里基金小镇,以及处于规划阶段的医美产业园二期、中国眼界、启迪K-One科创综合体、启迪生物医药科技园、昆孚公园里科创综合体、数智医疗器械科创产业园等。昆山高新区加速创新平台载体布局,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苗圃”,为区域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我们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建平台、强力量、优生态,持续释放产业科创澎湃动力。这些创新平台,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昆山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昆山高新区科技局局长陈岚介绍,2024年,昆山高新区建成投运国家高新区集成创新中心等科创项目承载平台,区域科创载体空间总量已突破270万平方米。
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智能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预计新增年产值200亿元;协鑫光电钙钛矿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建设全球首条大规格2GW钙钛矿生产线,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建成投产;迈富时人工智能一体机项目落户,将开展多款人工智能一体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昆山高新区,众多企业逐梦前沿技术,勇攀科创高峰,助推其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化产业创新园区。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通过制定《昆山高新区培育和提升创新型企业的若干措施(2024-2026)》,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独角兽企业”全链条培育体系,实施初创型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昆山高新区科创企业矩阵不断壮大,去年新增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7家,有效高企总量达1174家。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催生创新主体百花齐放。2024年,昆山高新区完成专利授权644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29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达45件。
近年来,昆山高新区还大力推进科技招商,通过项目招引、基金招引、大赛招引等模式,广泛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和科技项目,科创浓度不断厚植,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在昆山高新区人才科创招商大会上,一批高质量科研平台集中授牌,一批重大科创项目签约,涵盖半导体、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20个科技招商项目集中落地。
江苏绿洲清能科技有限公司凭借“低温电化学合成绿氨装备”签约落户昆山高新区,该项目团队由清华和海外博士组成,正在进行世界首套工业级电化学合成氨系统装置研发与生产。“企业通过翘装式设计实现产能的灵活扩展,满足分布式风光电制氨、海上制氨、船运等场景需求。”江苏绿洲清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松瑜介绍。
思者常新,恒者行远。当前,昆山高新区进一步升级科技招商政策,全周期支持项目孵化培育到加速壮大,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与支持;打破唯学历论,给予用人单位自主评审资格,遴选一批技术高管,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鼓励龙头企业设立核心技术研发平台,给予最高5000万元研发补贴;大力支持科技交流活动,鼓励社会化引才,为人才科创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等一系列服务,持续打造人才近悦远来的创新生态。
“昆山高新区积极构建‘活动+载体+合作’三位一体的科技招商平台体系,持续扩大科技招商‘朋友圈’,打造创新资源集聚新高地。”昆山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肖宇表示,通过推出科招政策“升级包”,印发了《昆山高新区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招商工作的若干措施》,与昆山市级相关政策实现联动支持,精准扶持科技创新项目,全力推动科技招商提质增效。
产业高度决定城市气度,人才密度决定创新浓度。当前,昆山正拉高发展标杆、跳出县域思维,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探索者、引领者。作为昆山科技创新的重要板块之一,昆山高新区通过以人才引领强产业、以核心团队催生新产业的模式,稳步推进人才科创建设,重构产业进阶的经纬线。
今年年初,昆山高新区收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来的一封感谢信,信中对昆山高新区2024年科研助理岗位开发与落实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开发科研助理岗位既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手段,也是昆山高新区培育科研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肖宇说,去年昆山高新区共开发落实科研助理岗位1288名,完成率达215%,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昆山高新区,产教融合的双向奔赴,推动了“高校研发”“人才培养”走进“企业技术攻关”的第一现场,促进了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发展。目前,昆山高新区已与28所高校签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累计培养667名研究生。在昆山高新区人才科创招商大会上,昆山高新区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联动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培基地,深化校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长李和章表示,昆山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生态、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前沿探索高度契合。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将积极整合昆山高新区的产业资源、政策支持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基础研究、国际化人才优势,共建联合创新载体,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国际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内容。
从顶层设计看,不断进化与完善的创新生态,正是牵引科技成果转化全局的关键密钥。近年来,昆山高新区通过制定相关人才科创支持政策,持续改善人才科创发展生态。2024年昆山高新区新增“头雁人才”计划3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4名、各级各类双创人才及团队74个,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3名。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全面灵活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精准高效的人才发展机制,构筑专业化集才聚才平台,建立链条化人才服务模式,打造精品化人才生活空间,以开放包容多元的新生态,吸引更多优质人才会聚于此。”肖宇满怀信心地说。
能级裂变,生态聚变,维度嬗变,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抢抓时代机遇,昆山高新区已全新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