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几十年过去,很多人已经不知道,我们老家浦江板凳龙背后的故事了。
我们小时候,板凳龙出行时,有抬枪、火铳和执事开道。
抬枪就是铁铸火炮,火铳是铁制火枪,执事就是各种带长柄冷兵器,如矛、枪等。
抬枪和火铳使用黑火药,在龙灯开拔前要放几枪,只是火药中不放铁砂。执事可是货真价实的冷兵器,可以上战场的那种。
迎龙灯,历史上一直和宗族械斗脱不开关系。
我们村在浦江郑宅镇前店村,全村姓王。我村口有一蜈蚣溪,为田地主要水源。下游为同镇上郑村,皆姓郑。我小时候,两个村多次因为争蜈蚣溪水而发生械斗。
每次都是各约同姓宗族,聚集械斗,王姓和郑姓,武力值大致相当。
不过,打群架时,大家也很少有人会下死手或者重手。
当年,一个村一条板凳龙,元宵节齐聚王氏宗祠,以示王氏后人之团结。
迎龙灯其实犹如部队的军事演习,是向龙灯所经过的邻近的异姓村子,显示本姓村民武力值的机会。因为每节板凳龙的抓手,可以快速拿下来,作为一根短棍,就是很趁手的武器。
抬枪火铳和执事,更是大明精锐部队之制式武器。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里因为迎灯打群架的事情,也常有发生。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工厂众多。本村人口1500,外来人口起码6000。上郑村也一样。仓廪实而知礼节,再也不需要为一点水源打打杀杀了。
现在的年轻人,只知道板凳龙好看,都已经忘了,原来迎龙灯的隐含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