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昆山自费兴办工业开发区,“昆山之路”自此而始。
1985年5月16日,昆山县汽车客运公司成立,开始承担起开通城乡公交线路的历史重任。此后,在“昆山之路”上,滚滚向前的公交车轮在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历历见证着昆山的发展与变迁。
1986年12月,以经营货运为主的县汽运公司开辟昆山火车站至亭林公园的公交1路线,配备2辆大客车营运,这是昆山历史上第一条有正式番号的公交线路。不久后公交2路、公交3路等线路也相继开通。1995年7月,昆山市公交公司批准成立,此后年年都传出增辟或延伸公交线路的喜讯。
三十年砺剑,策马扬鞭。一路走来,昆山公交不断融入城市发展格局,革故鼎新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构建“快干支微”功能型公交线网,全市公交线路条数达247条,中心城区核心区形成了“五横两纵”公交优先网络,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100%,1325座公交站点候车亭完成标准化建设,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行政村公交覆盖100%。2022年,昆山先后获评“江苏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随着苏州轨交11号线的开通,昆山逐步加强轨交站点与公交各层次线路间的衔接,新开了19条微循环公交,调整23条既有线路,在轨交站点设立换乘风雨连廊、高品质服务驿站,整体交融“轨道-公交-慢行”,全面构建起了以“常规公交为骨干、定制公交为辅助、特色公交为补充、微循环公交为衔接”的“四位一体”多层次线网服务体系,力争用无缝接驳和高效换乘为市民出行“加速”。
民之所需,服务所向。九十年代,昆山公交通过大力发展三产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供了条件。进入新世纪,在快速推进公交基础建设的同时,昆山公交提出了“凡符合条件的道路开通到哪里,公交线路就规划到哪里”的新举措。2007年,公交8路车参考航空服务模式推出“空乘式服务”,次年,昆山第一个公交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其后,区镇公交、“公交通”市民乘车服务热线、夜间线路、城际公交、社区巴士等接续涌现。
“车上一碗水不洒”“活地图问不倒”等“绝活”是老一辈公交人在多年的车厢服务中的工作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而今,昆山公交在继承发扬老传统的基础上也在对自己服务品质的不断追问中将“卓越公交”服务品牌越擦越亮。
如果说送还掉落的财物、照顾走失的老人、陪伴跑丢的孩子回家、义务维护乘车秩序,是昆山公交人口中“不值一提的举手之劳”,那么用35秒为救护车疏通一条“生命通道”、不顾自身安危攀爬居民楼灭火、背起生病晕倒的乘客奔向医院、连续十年免费为高考学生送考……已经是昆山公交人骨子里刻下的服务DNA。苏州轨交11号线开通后,为了市民能够更顺利地在公交和轨交间换乘,公交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到轨交站点开展志愿服务,为市民更换新版交通卡,让群众有更优质的公交出行体验。
从公共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到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昆山公交在城市的变迁中,持续擦亮“昆山之路”城市名片,从“巷陌街头”开到了“群众心头”。
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智慧公交”。走过早期GPS系统、LED线路显示屏、车载视频设备时代,历经2013年“掌上公交”、2014年公交调度指挥中心、2016年公交业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的启用,多年来,我市坚持不断完善公交大数据分析系统,打造“智慧交通”数据服务中心和“畅行昆山”服务平台,形成现代化的公交数字管理体系,智慧调度在出行高峰发挥更高效的作用,更多线上服务功能被拓展。
公交行业智能化监管平台的建设,智慧公交平台、公交路口路段车速管控系统、呼叫中心信息系统、掌上公交小程序及定制公交运营平台的不断完善,让所有公交车辆运行轨迹、驾驶员行为、乘客上下车、车辆间隔等情况都能够通过电子屏实时显示。1424块公交电子站牌与“鹿路通”App“密切配合”,群众可以实时了解公交线路走向、位置、距离、与轨交换乘的具体时刻,让等车更加心中有“数”。
所有公交车辆均安装了扫码乘车设备,支持多种APP移动支付,方便市民使用多元化的支付方式乘坐。不仅如此,公交车上还装配了主动智能防控系统,一键报警装置、驾驶员隔离措施、气体探测仪、自动灭火装置等车内安全防护系统,让乘客行有所“护”、乘有所“安”。
来源:昆山交发